溢脂性脫發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其中年輕患者的概率很大,這給他們的生活造成了很多的困擾。溢脂性脫發臨床主要與后天彌漫性脫發相鑒別,如產后脫發、內分泌性脫發、癥狀性脫發、老年脫發等。很多患者對于溢脂性脫發的診斷知識不是很了解,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看看溢脂性脫發的鑒別知識。
1、產后脫發
約95%的女性在產后或停服避孕藥后出現休止期脫發,表現為產后患者發現在枕頭、衣服上脫落的頭發增如。輕拉頭發容易使毛干從毛囊脫離。鏡檢脫落毛干的近端,發現有休止期毛球(棒狀發)。原因在于妊娠晚期雌性激素等增多,產后影響毛發生長周期各階段的過渡,在分娩后4-20周,大量毛發同步地進入休止期而脫落。
2、內分泌脫發
其他內分泌疾患,如甲狀腺功能低下或亢進,甲狀旁腺或垂體功能低下、性腺功能減退癥、糖尿病等均可致頭發無光澤,彌漫性脫發(脫發【譯】:是指頭發脫落的現象,正常脫落的頭發都是處于退行期及休止期的毛發,病理性脫發是指頭發異常或過度的脫落。)。
3、癥狀性脫發
又稱繼發性脫發或疾病性脫發,這種脫發指因患全身性疾病或局部疾病,在發病過程中或恢復過程中所引起的脫發現象,但是導致這些脫發的原歷清楚,論斷明確,脫發只是疾病引起的一種癥狀,故稱為癥狀性脫發。常見的癥狀性脫發包括:某些嚴重的急性性染病,如傷寒、流腦等;慢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梅毒、麻風、扁平苔蘚、惡性腫瘤等。這類脫發處理原則是積極醫治原發疾病。
4、老年性脫發
此種脫發是人體衰老的表現之一,看起來類似早禿,主要在額部和頂部,頭皮可見萎縮變薄,腑毛和陰毛也有逐漸脫落和稀少的趨勢,脫發和白發往往同時存在。一般見于55-6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但由于由于遺傳及個體差異,每個人發生老年性脫發的年齡不同,甚至差異很大。
輔助檢查:
1、機體內分泌功能檢測
毛發的生長受內分泌直接或間接控制調節,如腦垂體、甲狀旁腺、腎上腺、性腺等的功能在脂溢性脫發的病程中起著較重要的作用。
2、頭部皮膚微循環檢測
微循環在毛發的生長和再生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頭皮毛囊位于皮下組織上部。其下1/3由豐富的血管叢包繞,毛發的生長和再生有賴于毛細血管對毛囊提供足夠的營養。研究表明,脂溢性脫發皮損區的血流量明顯減少,但它與脂溢性脫發本身的因果關系尚未完全明了。
溫馨提示:脂溢性脫發患者在飲食上應該多加注意,增加食物的營養,減少有害的食物攝入,維生素A對于維持上皮組織的正常功能和結構的完善,促進生長發育起重要作用,所以脂溢性脫發患者應該多食,胡蘿卜、菠菜、小白菜、韭菜、莧菜、西蘭花、空心菜、芥菜、苜蓿、馬蘭頭等,應少食動物脂肪、甜食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參考文獻:《脫發食療與治療》、《脫發合理用藥185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