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栓是在腦動脈粥樣硬化和斑塊基礎上,在血流緩慢、血壓偏低的條件下,血液的有形成分附著在動脈的內膜形成血栓,稱之為腦血栓。臨床上以偏癱為主要臨床表現。多發生于50歲以后,男性略多于女性。
腦血栓該如何治療?
(一)急性期:以盡早改善腦缺血區的血液循環、促進神經功能恢復為原則。
1.稀釋血液:
①等容量血液稀釋療法:通過靜脈放血,同時予置換等量液體;
②高容量血液稀釋療法:靜脈注射不含血液的液體以達到擴容目的。
2.溶栓:①鏈激酶;②尿激酶。
3.抗凝:用以防止血栓擴延和新的血栓發生。①肝素;②雙香豆素。
4.緩解腦水腫:梗塞區較大嚴重患者,可使用脫水劑或利尿劑。
5.改善微循環:可用低分子右旋糖苷,能降低血粘度和改善微循環。
6.擴張血管:一般認為血管擴張劑效果不肯定,對有顱內壓增高的嚴重患者,有時可加重病情,故早期多不主張使用。
7.其他:本病還可使用高壓氧療法,體外反搏療法和光量子血液療法等。
(二)恢復期:繼續加強癱瘓肢體功能鍛煉和言語功能訓練,除藥物外,可配合使用理療、體療和針灸等。此外,可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劑,如潘生丁或阿斯匹林等,有助于防止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