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腦血栓康復的功能訓練:
腦血栓病人的病情穩定后,可在被動運動的基礎上及早在床上進行功能訓練。訓練要調動病人和陪護家屬兩種積極性,要循序漸進,訓練方法、訓練強度和訓練量要因人、因病情而異,動作要柔和,有計劃、按規范、持之以恒,并隨著康復情況靈活調整方案和方法;
1)、基本活動訓練:基本活動訓練包括各個關節的活動度、站坐位的平衡及移動軀體動作的協調。這是病人生活自理的先決條件。
訓練方法是:
1、坐位平衡訓練:先屈膝依靠背架支持坐在床上,漸去除支架,把雙腿放在床邊,也可在床側或床頭設上圍欄桿、把手或捆上繩索,以助坐起。坐位平衡訓練增強軀干肌(同時收縮)肌力和坐位平衡力等;
2、站位平衡訓練:要有人訓練:要有人扶持,或在特制的雙桿中訓練,可能的話用手杖協助。站立時兩足分開約3厘米,先以健肢持重,緩慢試著用患肢,逐漸有兩足交替,直至站穩,也可扶著凳子或其它工具,漸漸移步行走。
3、行走訓練:初由他人扶持,漸漸過渡到獨自行走,同時注意糾正行走時的問題,如偏癱病人畫圈步態。訓練時主動作屈膝動作和踝關節背伸動作,選擇較輕而堅韌的拐杖,長短適宜,一般是腋下3~5厘米至腳底的長度,或病人身高減去40厘米,也可選用雙拐,因人而異,合適為度;
4、上下樓梯的訓練:上樓時先用健足跨上然后再提起患足與健足在同一臺階,下樓梯則相反。如用拐杖,可先將拐杖支在上級臺階,再跨健足,最后再跨患足,下樓動作與之相反。有時下樓有居高不安感,可試行面向后方下樓法;
5、使用輪椅訓練:初由人扶持及協助,協助人員站在輪椅后面,用兩手握住輪椅扶手或背,再用足踏住下面的橫軸以固定輪椅,輪椅放在病人健側,上下時要掛上手閘;上去后訓練椅上活動,前后動和左右旋轉;6、改乘動作訓練:病情穩定、身體情況好轉后,可做改乘動作訓練。方法是除上述動作輪流練習外,再做床→輪椅、輪椅→椅子或便器、手杖→椅子、床→行走等改乘動作。邊轉動患側邊進行改乘,易做、安全;
2)、日常生活訓練:經日常生活的訓練,使患者盡快能獨立生活。訓練應由簡到繁,由室內到室外,由院內到院外,逐步擴大;1、墊操:讓患者在墊子上學習如何來去移動,側臥和坐起,漸延及起床、上下床等;2、拐杖平衡練習:學習和應用拐杖技巧,上下輪椅;3、自我護理訓練:個人衛生、刷牙、洗臉、洗澡等;個人體表修飾、梳頭、修面;上廁所或便器,大小便自我處理;就餐,穿、脫衣服;帶手表、開燈、打電話、戴眼鏡等;4、旅行活動:上下汽車及其它交通工具。
3)、作業療法:對于年輕、病情輕、殘留癥狀也輕的,經作業療法,使其盡可能回到社會,參加一定的工作。包括:保持和擴大生活能力,增強肌力和肌肉的耐力,提高動作的協調性和靈巧性,培養集中力,提高心理功能,進行原職業內容訓練等;
二、腦血栓康復期語言糾正:
腦血栓康復期往往表現種類和程度不同的言事障礙,直接影響交際活動。常見有失語(喪失正常語言功能)、失讀(讀不出詞)、失寫(聽、抄寫困難)等。
1)、原則:以刺激療法為主;1、以最常用的語言給予適當的語言刺激;2、要視(字形、看圖識字)、聽(發音)綜合刺激;3、加強反饋機制:用已獲得的某些反應(如讀、復述、說話)再通過眼看耳聽反復刺激,使其形成反饋回路,并繼續練習,加強正反饋;4、強化語言訓練:較一般訓練時間多6~7倍(每天4~5小時),反復強化;5、集體訓練與指導:集合病情、經歷、文化背景等大體一致的患者集體訓練更有益;
2)、方法:可先練發音,一字一字地練,一點一滴逐漸增加。先發唇音,讓病人多咳嗽,用嘴吹燃著的火柴以誘導發音,然后發喉部音,如“啊……”。對鏡練習,或在他人教導下發常用字、詞、單句、生活用語,并進行讀寫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