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病是目前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有調查顯示,腰椎病的發病率正在呈不斷上升的趨勢,目前,全國大約有7%—10%的人患了不同程度的腰椎病。50—60歲年齡段腰椎病的發病率約20%—30%;60—70歲年齡段達50%。與此同時,腰椎病一直以中老年專利的傳統正逐漸被現實打破,發病明顯趨向年輕化,中小學生腰椎病的發病率正急速上升。面對腰椎病在我國如此高發局面,人們不禁要問了,腰椎病的發病原因是什么?為何腰椎病如此高發呢?
對于腰椎病的原因,人們比較關心的一項內容,有著治療骨關節疾病30余年的骨病專家表示,大家知道人體細胞的重要成分是水,水占成人體重的60~70%,水在人體內的作用是潤滑劑。正常成年男性體內水的含量約占總體重的60%,成年女性約為50%-55%。女性的體內脂肪的相對含量比男性高,所以相對來說含水量就低。而正常椎間盤的髓核含大約80%以上的水份,而椎間盤又沒有直接的供血,靠吸收椎體的水份及營養來維持它的功能和彈性。但隨著年齡的增大,人體每天直立時所形成的壓力使椎間隙變窄,韌帶松馳、椎體失穩,同時髓核中所含的水份也逐漸減少,組織發生退變,變成瘢痕樣組織,或豆腐樣塊,失去了原有的可流動性和彈性,纖維環也可以發生退變,并在反復壓迫下逐漸變薄甚至破裂,髓核可由破裂處突出,即椎間盤突出。
椎間盤一旦突出往往都要將韌帶、骨膜掀起,造成局部微血管撕裂、出血而形成血腫,即無菌性炎癥。血腫逐漸機化、老化和鈣鹽沉積形成骨質增生。對于形成腰椎病原因而言,每天的活動會使腰椎骨質增生與韌帶不斷磨擦,又形成了新的血腫,血腫又逐漸老化和鈣鹽沉積,增生不斷加大。腰椎病與無菌性炎癥如不及時阻止,將會形成惡性循環使病情逐漸加重。
腰椎的脊柱退行性病變是機體從發育到成熟,再由成熟走向衰老的過程。中老年人有脊柱退行性病變是很無奈的事。如果沒有任何不適癥狀,只需預防保健,腰椎間盤吸收到正常的營養成份就可有效阻止脊柱退行性病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