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腦積水其主要原因為蛛網膜下腔纖維化,引起腦脊液循環吸收障礙。該時期的腦積水多為交通性腦積水。主要的臨床表現為患者原有癥狀治療后改善不明顯或者病情好轉后再次加重,或正常壓力性腦積水三聯征,即“智能障礙、步態不穩和尿失禁”,也可以出現水平眼震等錐體外系癥狀,如吮吸,強握等表現。因此,對于這種病人應多加關注,及時復查CT,及早發現腦積水。CT常表現為側腦室對稱性擴張和第三、四腦室擴張,伴有側腦室周圍低密度改變。對于慢性腦積水的治療上首先的為腦室一腹腔分流術。
在進行腦室一腹腔分流術過程中應該注意如下幾點:
①分流術時機的選擇,一般如病人沒有嚴重的顱內壓增高表現,應該在出血或手術后兩周以上對病人行分流處理,這樣可以減少由于腦脊液中存在大量蛋白而引起的堵管;
②分流管的選擇,一般采用中壓分流管,這樣可以減少過渡引流的發生;
③術中,術后對于感染的預防一定要加強,術中嚴格的無菌操作,術后使用有效抗生素預防感染發生,這關系到病人整個治療的成敗。本組28例在動脈瘤處理兩周后行了腦室一腹腔分流術,26例恢復較好,2例因反復出現腦室外引流管和腰池引流管堵管,反復操作,加之病人全身情況進行性下降,顱內出現感染,最后強行作了腦室一腹腔分流術,又出現反復堵管,反復出現顱內及腹腔感染,最后效果不理想。
綜上所述,對于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后腦積水的處理上應針對不同時期,病情發展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從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病人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