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瘤是動脈管壁由于先天性結構異常或后天性病理變化,致使局部動脈管壁脆弱,在血流不斷地沖擊下,造成局部動脈管壁向外異常擴張或膨出。
動脈瘤常見病因
1、動脈粥樣硬化性
它是動脈瘤中最常見的病因。由于血脂質代謝紊亂,大量血脂質和纖維素的沉積,使內膜和內膜下層組織增厚,形成粥樣硬化斑塊。同時,動脈壁層中的滋養血管為纖維僵硬組織壓迫,致動脈壁營養障礙,使中層肌纖維和彈力纖維遭破壞,發生退行性變和斷裂,使動脈壁脆弱而形成動脈瘤。
2、創傷性
損傷可由直接暴力,如刀刺傷、槍彈傷、彈片傷等使動脈壁部分破裂或完全斷離;也可由間接暴力,如爆炸傷的高壓、高速力量的傳遞,造成動脈挫傷或管壁撕裂,發展或形成動脈瘤。近年來醫源性創傷動脈所引起動脈瘤的發生率有不斷增加的趨勢,如人造血管移植后的吻合口動脈瘤,各種經動脈穿刺及插管檢查后,動脈內膜剝脫術加靜脈片增補術后,均可因動脈管壁受損、薄弱而產生動脈瘤。
3、感染性:它的發生機理有
(1)由于動脈管腔內感染性栓塞或動脈壁的滋養血管栓塞,繼發小膿腫而造成中層薄弱、膨出而形成動脈瘤。感染的來源有敗血癥、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肺炎等。
(2)動脈鄰近感染病灶使動脈壁受累所致。
(3)動脈損傷繼發感染,如各種動脈穿刺或插管檢查或血管外科手術,或穿入性動脈損傷并發感染后而引起的動脈瘤。
4、先天性
由于先天性因素使動脈壁層薄弱而產生動脈瘤。如動脈中層節段性缺如、肌纖維發育不良和中層囊性變性等。一般多見于顱內動脈和 Willis環前段動脈。又如先天性結締組織發育不良致全身彈性纖維脆弱而產生各類主動脈瘤,又稱Marfan綜合征伴主動脈瘤。這類動脈瘤易導致破裂。
5、梅毒性
由于梅毒螺旋體經動脈周圍淋巴管進入動脈外膜及其滋養血管后引起動脈炎、動脈滋養血管阻塞使中層營養障礙、肌纖維及彈力纖維變性導致動脈管壁脆弱而逐漸形成動脈瘤。這種動脈瘤好發于升主動脈、主動脈等。目前已屬少見。
6、其他
病因未明的動脈壁層變性,如多發性大動脈炎、Behcet病、結節性動脈周圍炎等。
常見骨端膨脹、擴大、骨軟化,骨膜下骨變薄,在薄壁囊腔中,充滿血性內容物。囊腔相互連通,襯以纖維性網絡,可見骨樣組織,形成的新骨以及多核巨細胞。巨噬細胞吞噬有多量含鐵血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