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因素(35%)
1、風濕熱:是一種常見的反復發作的急性或慢性身性結締組織炎癥,主要累及心臟、關節、中樞神經系統、皮膚和皮下組織。臨床表現以心臟炎和關節炎為主,可伴有發熱、毒血癥、皮疹、皮下小結、舞蹈病等。急性發作時通常以關節炎較為明顯,但在此階段風濕性心臟炎可造成病人死亡。急性發作后常遺留輕重不等的心臟損害,尤以瓣膜病變最為顯著,形成慢性風濕性心臟病或風濕性瓣膜病。
2、黏液變性:黏液樣變常見于間葉組織腫瘤、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風濕病灶和營養不良的骨髓和脂肪組織等。如風濕性心內膜炎,二尖瓣或者二尖瓣及主動脈瓣受累,發生黏液樣變和纖維素性壞死,漿液滲出和炎性浸潤。
3、缺血性壞死:缺血性壞死的特征性病理學改變是由于血液供應受阻而導致的骨細胞死亡,缺血性壞死的嚴重程度取決于循環系統的受損程度。
感染和創傷(25%)
各種感染和創傷可引起單個瓣膜病變,也可以引起多個瓣膜病變。瓣膜病變的類型通常是狹窄或者關閉不全。一旦出現狹窄和或關閉不全,便會妨礙正常的血液流動,增加心臟負擔,從而引起心臟功能損害,導致心力衰竭。
先天性因素(25%)
如三尖瓣閉鎖是一種發紺型先天性心臟病,發病率占先天性心臟病的1%~5%,指胎兒在子宮內發生的結構或染色體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