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腹瀉是嬰幼兒期的一種急性胃腸道功能紊亂。大多嬰幼兒腹瀉原因是體質、感染及消化功能紊亂所引起的。常見的癥狀表現為食欲不振、溢奶、嘔吐、大便次數增多,呈稀薄或帶水,黃色或黃綠色等。該病給患兒的身體造成很大的危害,如果治療不及時還會危及患兒的生命。因此家長還需提早做好預防措施,避免患者受到此病的侵害。
預防嬰幼兒腹瀉的有效措施
1、飲食衛生
加強衛生宣教,對水源和食品衛生嚴格管理。食品應新鮮、清潔,凡變質的食物均不可喂養小兒,食具也必須注意消毒。
2、母乳喂養
母乳是六個月以內嬰兒最適宜的食物,應大力提倡小嬰兒按需喂養。人乳中含有IgA,可中和大腸桿菌腸毒素,有預防感染埃希氏大腸桿菌的作用。
3、注意飲食質量
母乳不足或缺母乳采取混合喂養及人工喂養時,應注意飲食調配。不宜過多或過早要給米糊或粥食等食品,以免發生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及影響小兒生長發育;初出生至3個月內嬰兒母乳不足,可吃牛奶或豆漿補充,無論用牛乳或代乳品均需要適當稀釋,以利于消化和吸收;食欲不振時,不宜強制進食。
4、夏季衛生及護理
嬰幼兒的衣著,應隨氣溫的升降而增減,避免過熱,夜晚睡覺要避免腹部受涼。夏季應多喂水,避免飲食過量或食有用脂肪多的食物。經常進行溫水浴。
5、按時添加輔食
小兒生長發育迅速,不信紙母乳或人工喂養兒均應按時添加輔食,以滿足營養需要。添加輔助食品時,品種不宜過多,變換不宜過頻,要在嬰兒逐漸適應新的食品后,才漸次增加其他食品。
6、增強體質
平時應加強戶外活動,提高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注意小兒體格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抵抗力,避免感染各種疾病。
7、避免不良刺激
小兒日常生活中應防止過度疲勞、驚嚇或精神過度緊張。
8、加強體弱嬰幼兒護理
營養不良、佝僂病及病后體弱小兒應加強護理,注意飲食衛生,避免各種感染。對輕型腹瀉應及時治療,以免拖延成為重型腹瀉。
9、避免交叉感染
感染性腹瀉易引起流行,對新生兒,托幼機構及醫院應注意消毒隔離。發現腹瀉患兒和帶菌者要隔離治療,烘便應做消毒處理。
10、放棄奶瓶,改用碗勺喂養
因為奶瓶容易污染,不易清洗消毒,特別是橡膠奶頭,很容易污染病菌,導致小兒腹瀉。改用碗勺,污染的機會比奶瓶要少。
此外,預防小兒兒腹瀉家長還要注意及時治療佝僂病、營養不良及腸道外感染等疾病,盡量避免濫用廣譜抗生素,以免引起腸道菌群紊亂導致小兒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