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臟病是困擾很多人的一種疾病,這種疾病的危害很大,大家一定不能忽視。尤其是家長,一定要了解先天性心臟病的致病因素。導致先天性心臟病的病因包括胎兒發育環境、遺傳、病毒、藥物等多種因素,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小編的介紹。
1、胎兒發育的環境因素:
(1)感染,妊娠前三個月患病毒或細菌感染,尤其是風疹病毒,其次是柯薩奇病毒,其出生的嬰兒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病率較高。
(2)其它:如羊膜的病變,胎兒受壓,妊娠早期先兆流產,母體營養不良、糖尿病(糖尿病【譯】: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高血糖則是由于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或兩者兼有引起。)、苯酮尿、高血鈣,放射線和細胞毒性藥物在妊娠早期的應用,母親年齡過大等均有使胎兒發生先天性心臟病的可能。
先天性心臟病是胎兒時期心臟血管發生異常所致的心血管畸形,或者是應該自動關閉的通道沒有閉合(在胎兒屬正常)的心臟,是小兒最常見的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主要有幾種:心衰、青紫、杵狀指(趾)、紅細胞增多癥、蹲踞、肺動脈高壓、發育障礙以及一些其他的癥狀。發病率占據出生寶寶的0.8%,其中有60%在寶寶滿1周歲之前死亡。
2、遺傳因素:
先天性心臟病具有一定程度的家族發病趨勢,可能因父母生殖細胞、染色體畸變所引起的。遺傳學研究認為,多數的先天性心臟病是由多個基因與環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形成。
3、病毒:
在心臟胚胎發育早期,尤其是媽媽妊娠1個月內(這時是胎兒心臟發育的關鍵時候),如果媽媽有感冒或感染了病毒,肯定會影響胎兒的心臟發育。
4、藥物:
在心臟胚胎發育早期,媽媽服用了某些藥物,也會影響胎兒的心臟發育。
5、其它:
有些先天性心臟病在高原地區較多,有些先天性心臟病有顯著的男女性別間發病差異,說明出生地海拔高度和性別也與本病的發生有關。在先天性心臟病患者中,能查到病因的是極少數,但加強對孕婦的保健,特別是在妊娠早期積極預防風疹、流感等風疹病毒性疾病和避免與發病有關的一切因素,對預防先天性心臟病具有積極意義。
溫馨提示:先天性心臟病的患兒體質弱,易感染疾病,尤以呼吸道疾病為多見,且易并發心力衰竭,故應仔細護理,隨著季節的變換,及進增減衣服。如家庭成員中有上呼道感染時,應采取隔離措施,平時應盡量少帶患兒去公共場所,在傳染病好發季節,尤應及早采取預防措施。一旦患兒出現感染時,應積極控制感染。
【參考文獻:《心臟病家庭調養》、《保衛你的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