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s),腦部血液供應障礙引起的腦部疾病的總稱。臨床以急性腦血管疾病多見。其病理變化為腦血管突然破裂或突然閉塞,從而造成該血管支配區域腦組織的功能障礙。其治療方法如下:
一、腦血栓:
1.一般處理:
①臥床及鎮靜處理。②保持呼吸道通暢和心臟功能。③注意營養狀況,保持水和電解質的平衡。④加強護理防止肺炎、泌尿系感染和褥瘡等并發證的發生。
2.脫水降顱壓:
是治療腦栓塞的主要措施之一,目的在于減輕腦水腫,防止腦疝形成,以降低病死率。常用的是高滲脫水劑、利尿藥和腎上腺皮質激素。
3.血管擴張藥:
若有意識障礙、顱內壓增高或腦脊液有紅細胞,禁忌應用血管擴張藥;病程已超過24小時或心功能不全者,也不宜使用。常用的有罌粟堿、煙酸、碳酸氫鈉或山莨菪堿(654-2)靜滴,二氧化碳氣體間斷吸入和口服桂利嗪(腦益嗪)、雙氫麥角堿(海特琴)或桂利嗪(肉桂哌嗪)等,以促進側支循環,增加缺血區的局部血容量。
4.抗血小板聚集劑:
阻止血小板的聚集,有助于預防心內新血栓的形成,防止血管內血栓繼續增殖擴展,故在腦栓塞發病后就必須重視使用抗血小板聚集劑。通常可選用阿司匹林、雙嘧達莫(潘生丁)、磺吡酮(苯磺唑酮)等。
5.抗凝及溶栓治療:
應用抗凝及溶栓療法,比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的適應證更嚴格,考慮溶栓劑易發生出血的并發證,應特別慎用。由于臨床上心源性腦栓塞最多見,為預防心內形成新血栓以杜絕栓子的來源,同時防止腦血管內的栓子或母血栓繼續增大,以避免腦梗死范圍擴大,多采用抗凝治療。炎癥性病變所致的腦栓塞,如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等,禁忌應用。通常在嚴格觀察出、凝血時間,凝血酶原活動度和時間的條件下,先給予肝素鈣(低分子肝素)治療,也可選用新雙豆素,劑量應隨時調整。
二、腦出血:
治療原則為安靜臥床、脫水降顱壓、調整血壓、防治繼續出血、加強護理防治并發癥,以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殘疾率和減少復發。
三、腦動脈硬化 :
一般治療:應注意勞逸結合,生活有規律、避免情緒激動和進行適度的體育鍛煉。對出現癡呆、精神障礙和行動不便的病人要加強生活護理。
四、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1.積極治療危險因素:如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糖尿病、腦動脈硬化等。
2.抗血小板聚集:可選用腸溶阿司匹林或氯比格雷等。
3.改善腦微循環:如尼莫地平、桂利嗪(腦益嗪)等。
五、腦蛛網膜下腔出血:
1.絕對臥床休息至少4-6周,避免激動、過分用力咳嗽和排便,防止再出血。
2.服用鎮靜止疼劑(安定5mg 3次/d、顱痛定60mg 3次/d)。用20%甘露醇,速尿等降低顱內壓。
3.大劑量止血劑6-氨基已酸8-12g,1次/d,連用7-10天后漸減量,療程3周(腎功能損害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