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友病的發病機制是性染色體隱性遺傳,男女均可發病,在現今的檢測手段還不十分成熟,出血是該病的主要臨床表現。血友病屬一種遺傳性疾病,故患者要注意遵循優生優育的原則。若產前羊膜穿刺確診為血友病,要終止妊娠,來降低血友病寶寶的出生率。
血友病遺傳基因的影響
1、血友病是一組由于血液中某些凝血因子(凝血因子【譯】:正常的血液凝結是血液中很多物質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一些物質就叫作凝血因子。)的缺乏而導致患者產生嚴重凝血障礙的遺傳性出血性疾病,男女均可發病,但絕大部分患者為男性。包括血友病A、血友病B和因子XI缺乏癥。前兩者為性連鎖隱性遺傳,后者為常染色體不完全隱性遺傳。血友病在先天性出血性疾病中最為常見,出血是該病的主要臨床表現。
2、血友病是一組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以致出血性疾病。先天性因子Ⅷ缺乏為典型的性聯隱性遺傳,由女性傳遞男性發病,控制因子Ⅷ凝血成分合成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患病男性與正常女性婚配子女中男性均正常,女性為傳遞者;正常男性與傳遞者女性婚配,子女中男性半數為患者女性半數為傳遞者;患者男性與傳遞者女性婚配,所生男孩半數有血友病,所生女孩半數為血友病半數為傳遞者。約30%無家族史,其發病可能因基因突變所致。
3、重度血友病患者的血漿中所缺乏的凝血因子的活性程度達不到正常人的3%,一個月內可數次出血,出血常常在沒有明顯原因的情況下發生,稱為自發出血。關節出血很普遍。中度血友病患者的因子活性程度為正常人的3%至6%,他們的出血常常由小創傷導致,例如運動損傷。關節出血一般在外傷后發生。輕度血友病患者的因子活性程度為正常人的6%至25%,一般只在外科手術、拔牙或嚴重外傷后出血不止。關節出血較少。
4、深部組織內血腫可壓迫附近血管引起組織壞死,壓迫神經可出現肢體或局部疼痛、麻木及肌肉萎縮,壓迫血管可致相應供血部位缺血性壞死或淤血、水腫。口腔底部、咽后壁、喉及頸部出血可致呼吸困難甚至窒息。患者可因反復關節腔出血致使血液不能完全吸收,形成慢性炎癥,滑膜增厚、纖維化,軟骨變性及壞死,最終關節僵硬、畸形變,周圍肌肉萎縮,導致正常活動受限。
5、患者的常見癥狀關節出血在血友病患者中是很常見的,最常出血的是膝關節、肘關節和踝關節。血液淤積到患者的關節腔后,會使關節活動受限,使其功能暫時喪失,例如膝關節出血后患者常常不能正常站立行走。淤積到關節腔中的血液常常需要數周時間才能逐漸被吸收,從而逐漸恢復功能,但如果關節反復出血則可導致滑膜炎和關節炎,造成關節畸形,使關節的功能很難恢復正常,因此很多血友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殘疾。
6、血友病的預防措施,避免對患者進行靜脈注射及肌內注射。因本病屬一種遺傳性疾病,故要使患者本人及家屬懂得優生優育的道理。若產前羊膜穿刺確診為血友病,應終止妊娠,以減少血友病的出生率。一旦由外傷或其他原因引起出血,要及時處置,這樣引起的并發癥、后遺癥都較輕。禁服使血小板聚集受抑制的藥物。
溫馨提示:關節出血是血友病最常見的一種癥狀特征。在患兒的成長過程中,他們要學會在疼痛和腫脹前就可意識到出血的發生。保證能夠及早地得到相關治療,來預防殘疾和慢性疼痛的發生。
【參考文獻:《血液的秘密》《免疫學與血液病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