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的中醫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蘊藏著無數的醫學理論和治療方法。中醫中藥治療腦萎縮(大腦萎縮,小腦萎縮)合并肌肉萎縮的優勢:在長期發展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顯示了中醫的優越性。
1.整體觀念:《內經》中有關肝主筋脈,腎主骨生髓,腦為髓海,髓海空虛,腦失所養,氣血濡養經絡骨結等論述,是臨床的理論基礎。肢體損于外則氣血虧于內,營衛有所不貫,臟腑由之不和,說明人體的損傷必然影響到整體,因而整體治療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2.開通經絡:活血化瘀是治療腦萎縮(大腦萎縮,小腦萎縮)合并肌肉萎縮的原則,治療之法必須以活血化瘀為先,血不活則瘀不去,瘀不去則經絡不通,經絡不通則腦和肌肉失之營養。
3.重視外邪為患:本病為外邪侵襲,精血津液運行受阻,故致肌肉神經損傷,只有祛除外邪,才能保證津液不至枯竭,生化有源,腦萎縮(大腦萎縮,小腦萎縮)合并肌萎縮才可以恢復。
4.強調身體虧弱:把心、肝、腎、脾、胃的虛損當做重點,是中后期腦萎縮(大腦萎縮,小腦萎縮)肌萎縮繼續發展的主要病機,身體越虛弱病情越重,病情加重身體更虛,形成惡性循環,故應及早治療為主,這是抵御此病的根本。
5.補益脾腎:脾腎是子母之臟。脾主氣血,腎主藏精。腎精必須依賴氣血的滋養,精氣血是相互貫生的,脾主四肢充肌肉,腎主骨,通經絡,腎生骨髓,腎精充足則骨髓生化有源。
6.順勢療法的運用:通過內服,外洗的治療,點穴按摩合理的功能訓練,調理臟腑,恢復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