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是如何治療腦萎縮患者的?近年來,腦萎縮患者人數逐漸增加,腦萎縮發病率也在逐漸升高。腦萎縮所產生的健忘、記憶力障礙、癡呆等癥狀嚴重危害著患者的身體健康,所以得了腦萎縮一定要及時治療。治療腦萎縮的方法有很多,中醫藥治療腦萎縮是其中一種方法。那么中醫是如何治療腦萎縮患者的?還是請專家為我們講解一下吧。
隨著祖國中醫藥學和腦科病學的發展,中醫腦科專家在吸取祖國傳統醫學精華的基礎上,對腦病致病機理及臨床癥狀進行了精心研究,根據其臨床表現可納入癡呆、健忘、眩暈、震顫、失眠、癲證、郁證、痿證、虛損等病證范疇。中醫認為本病的成因有虛實兩端,虛者緣于先天不足和后天失養,腎精不足、氣血虧虛不能濡養腦髓;實者多系痰濕、瘀血閉阻腦絡,或痰風邪毒,或藥物之毒,或酒精之毒壅阻于腦,損傷腦髓而致本病,另外房事不節,情緒憂郁,多思善慮,用腦不當也可成為本病的高危因素。
近年來,國內外對腦萎縮病的研究有了飛速的發展,在防治和診斷上取得新進展,治療腦萎縮的藥物也不斷增多。雖然這些藥物有不同程度的療效,但大多只能起到緩解當時癥狀、維持原狀的作用,治標而不治本,尤其西方醫學目前還沒有更好的辦法。
腦萎縮病位在腦,與心、肝、脾、腎有著密切的關系。病性屬本虛標實,或虛多實少,或虛實并重。標實乃氣血瘀滯,腦絡不通,或痰濁內生、蒙蔽神竅所致;本虛乃腎精不足,或心脾氣血虧虛,而致腦髓失于濡養,腦髓萎縮而成腦萎縮。病初多以實證為主,病久則以虛者多見,因此,本病的治療應針對病機,分兩步治療,病之早期,以祛邪治標為主,以化瘀祛痰、通絡開竅為主要治法,病久則以治本為重,治療以益精填髓、益氣養血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