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萎縮疾病對于患者的健康損害很大,我們不希望患者長期被該疾病困擾,很多人會積極的尋找各種有助于患者康復的治療方法,在積極的配合醫生的臨床治療外,通過康復治療來輔助患者盡快康復,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關于腦萎縮疾病的康復治療方法介紹。
1、推拿
推拿的主要作用是通過對肢體或穴位和按摩,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作用,從而使腦萎縮的肢體功能和其他功能的障礙得以恢復。
對于腦萎縮的患者來說,如果沒有肢體功能障礙,推拿部位則以頭面部為主。頭面部采用的推拿施治手法主要有:開天門,推坎宮,分推額陰陽,揉運太陽,雙揪鈴鐺,分推面頰,掐人中,點揉神庭、百會、前頂、后頂、腦空、腦戶、風池等穴,五指拿頭頂,三指拿頸項,掃散法,干洗頭等。
若患者伴有肢體功能障礙,則同時要求做肢體推拿,上肢的推拿手法主要有拿上肢、滾上肢內外側面,點揉曲池、手三里、內關、外關等穴,搖上肢肩、肘、腕、指關節,捻指,拔伸手指,搓上肢,抖上肢等;下肢的推拿手法主要有滾下肢內外側面,拿下肢,點揉血海、足三里、陽陵泉、三陰交、太沖等穴,拔伸下肢,搖下肢髖、膝、踝關節,抖下肢等。腰背部可選用滾法,擦法,拍法,點揉背俞穴、華佗夾脊穴等手法。另外,對于小兒患者還可采用捏脊,推上三關,退下六腑,根據癥候的虛實,選用脾經、腎經、心經、肝經、肺經的補瀉手法進行對證施治。
推拿手法每天治療1次,每次30分鐘,每周治療6次,休息1天,由推拿醫師直接給患者操作。注意有骨質關節結核、骨髓炎癥、按摩部位局部皮膚破損、妊娠期、出血性疾病、急性傳染病及膿毒血癥等推拿禁忌癥者禁用推拿手法。
2、康復治療
(1)運動功能康復
對腦萎縮患者的功能康復,有平衡功能障礙和步態異常者最重要的是平衡訓練和步態訓練,
另外還有關節活動范圍的訓練、增強肌力訓練等等,重點介紹平衡訓練和步態訓練: 平衡功能的訓練在腦萎縮患者的康復治療中十分重要,這些患者由于平衡障礙,影響了許多日常功能活動的進行,因此平衡的康復訓練對于有平衡障礙的患者顯得尤為重要,通常把訓練分為以下四步:
①坐位平衡訓練:先讓患者體會坐位的感覺或用鏡子矯正坐位的姿勢,然后訓練從有倚靠到無倚靠坐,由坐在靠椅上到做在凳子上;并學會在坐位上做前后左右改變重心的動作,加強患者承重練習及左右交替抬臀負重練習。以后練習在坐位下做上肢和軀干的各種動作,并能在外界推力作用下保持坐位的動態平衡。
②站立平衡練習:有些患者開始訓練站立平衡很難,可先借助直立架體會站立的感覺,然后慢慢練習由依托到無依托站立。在站立位下要求觸摸不同物品,并可在平衡訓練器上練習重心向前后左右轉移,提高雙腿支撐負重能力及雙腿站立平衡能力。同時可在雙肩外側或骨盆兩側施加推力,訓練其動態平衡;站立的地面可從平到不平,還可讓患者在海面墊上站立,隨著平衡能力的改善,最后進展到站立位作頭、上肢、軀干以至下肢的各種動作,在搖晃板上練習站立。
③坐位起立平衡:練習從有依托到無依托下起立,注意站立時雙下肢要同時負重,讓患者反復體會雙腿支撐坐站的感覺,可先在高凳上練習坐站,然后逐漸過渡到低凳坐站,在坐下時不要有跌落姿勢;
④步行平衡練習:即在訓練步行中的穩定性,開始可在平衡杠內練習向前向后行走,或靠墻做向前向后移動,然后練習沿直線或在較窄的平衡木上行走,并練習在行走中突然止步、轉體、拐彎及跨越障礙。隨著步行能力的提高,可加快行走的速度,以提高平衡能力。
步態的訓練是在分析步態的基礎上,根據分析結果,針對異常步態的姿勢而采取相應的措施。步態的訓練是在坐位和立位平衡的基礎上進行的訓練。包括訓練前準備,平衡杠內訓練,室內行走訓練,活動平板上練習行走等訓練活動,以糾正患者的異常步態,幫助患者恢復走路姿勢的平衡。
因在運動康復訓練過程中,能量消耗多,容易疲勞,在訓練中要特別注意經常間斷休息,以防發生過度疲勞、肌力下降。另外,在訓練過程中要保護病人,不要摔倒,以防病人產生恐懼心理。
(2)語言康復
語言康復應在語言功能出現障礙后6個月以內的時期治療恢復為最佳,對發病2-3年開始治療的患者,其恢復程度要比早期治療恢復的速度緩慢的多。在治療語言功能障礙(功能障礙【譯】:是指組織、器官、肢體等的特征性活動,各種功能均有自己的特征,當本應具有的功能不能正常發揮時,即稱為功能障礙。)的過程中,
要特別重視:①根據其聽力的保留情況應用合適的頻率,要重視休息時間;
②應對抽象的和具體的語詞進行區別;
③使用多種解釋,以改善其理解能力;
④盡量鼓勵患者多說話;
⑤利用上、下文暗示,以促使患者能說些什么;⑥如何結合應用手勢和口語,以促進交流;⑦如何結合應用手勢和口語,以促進交流;
⑧要允許患者有足夠時間來形成應答的內容和方式,而不忙于再刺激(即提問或重復)。
當然,若患者出現全身狀態不良或有意識障礙、重度癡呆、拒絕或缺乏訓練動機及要求者,均不宜進行語言治療;若患者有疲勞感、注意力不集中,則應給予休息;經過一段時間的系統治療后仍無進展者,應暫時中止治療。
語言康復的治療原則:
①制定難易適度的治療方案,即將標準訂在患者開始感到困難的水平,在該水平不可能全對,也不可能全錯,病人只要加以思考或努力就可以改正。內容過易,缺乏治療意義;內容過難,常引起患者拒絕治療,另外在治療的同時,要多給患者鼓勵,少給糾正,以激起他對語言治療的興趣和信心。
②堅持發音器官鍛煉和說話相結合。加強舌體運動,可使舌的動作得到改善;通過聲帶震動可使聲帶得到鍛煉;通過呼吸練習,使氣流得到調整;通過口腔運動可幫助舌的運動,以加強對氣流的調整等。這些均有利于言語恢復,說話練習也反過來強化發音器官的功能。
③語言的治療有高度針對性,命名性失語治療重點放在對物品名稱命名的訓練上;對讀寫困難者重點練習復述詞句和書寫訓練上;對表達能力差者,多進行日常口語對話、手勢語、指物品名稱或哼調練習。
④堅持“視、聽、說、寫”四者并重,堅持天天學,天天練,但也不宜安排過多,操之過急。過多過重的練習反使患者將語言訓練當作是負擔,不能取得患者的協作。
⑤堅持多種形式鍛煉,以提高患者興趣,訓練內容可有繞口令,又有講故事、提問,還可根據患者自身情況采取搶接、聯句等形式。
⑥堅持醫院治療和家庭治療相結合的方式。
⑦如有可能,還將安排集體訓練,集體訓練可引起相互促進、相互鼓勵,并能排除畏難情緒和怕說話的心理。
語言康復由語言治療師一對一進行訓練,在治療前,由治療師根據每位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符合患者現有語言能力的治療方案。語言康復每天治療1次,每周治療6天,休息1天。
溫馨提示:要加強語言功能的訓練,培養其與人交往的興趣,使他們與環境保持一定接觸,每天練習發音和說話以改善語言功能障礙,多與之交談,盡可能的讓患者多說話,根據患者語言障礙的程度不同,制定相應的訓練方法,每天堅持訓練,一步一步慢慢提高,對嚴重的患者甚至可先從簡單的單音、單字開始慢慢由少漸多。
【參考文獻:《腦萎縮診斷與治療》、《養生健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