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是一層薄而光滑的漿膜,可以分泌,吸收液體,可移行為內外兩層,內層覆蓋肺表面稱臟層胸膜,外層在胸腔壁內面稱壁層胸膜。當細菌,結核桿菌感染發生肺炎,肺結核,膈下膿腫,肝膿腫,外傷,手術,腫瘤等疾病時可以出現胸膜炎。
【常見病因】
胸膜是一層漿膜,覆蓋于肺表面及胸廓內側面,分別稱為臟層及壁層胸膜,兩層胸膜圍成一個間隙,稱為胸膜腔。在正常情況下,胸膜腔內僅含少量漿液,起潤滑作用,減少兩層胸膜間摩擦作用,防止粘連。胸膜炎是胸膜的炎癥,可由于感染(細菌、病毒、霉菌、阿米巴、肺吸蟲等)、腫瘤、變態反應、化學性和創傷性等多種疾病所引起。在細菌感染所致的胸膜炎中,結核菌性胸膜炎是最常見的一種胸膜炎,結核性胸膜炎是機體對結核菌高度反應,胸膜受結核菌感染所致。結核菌侵入胸膜可以從原發綜合征的肺門淋巴結經淋巴管到達胸膜,也可以由胸膜鄰近的結核病灶直接蔓延至胸膜腔。本病多見于青年人和兒童。
【病理生理】
引起滲出性胸膜炎的途徑有:
1、肺門淋巴結核的細菌經淋巴管逆流至胸膜。
2、鄰近胸膜的肺結核病灶破潰,使結核桿菌或結核感染的產物直接進入胸膜腔內。
3、急性或亞急性血行播散性結核引致胸膜炎。
4、機體的變應性較高,胸膜對結核毒素出現高度反應引起滲出。
5、胸椎結核和肋骨結核向胸膜腔潰破。
以往認為結核性胸腔積液系胸膜對結核毒素過敏的觀點是片面的,因為針式胸膜活檢或胸腔鏡活檢已經證實80%結核性胸膜炎壁層胸膜有典型的結核病理改變。因此,結核桿菌直接感染胸膜是結核性胸膜炎的主要發病機制。早期胸膜充血,白細胞浸潤,隨后為淋巴細胞浸潤占優勢。胸膜表面有纖維素性滲出,繼而出現漿液性滲出。由于大量纖維蛋白沉著于胸膜,可形成包裹性胸腔積液或廣泛胸膜增厚。胸膜常有結核結節形成。
【誘發因素】
1、肺部感染:約50%的此癥患者繼發于肺部炎性病變之后。肺膿腫可直接侵及胸膜或破潰產生此病。
2、鄰近組織化膿性病灶:縱隔膿腫、膈下膿腫或肝膿腫,致病菌經淋巴組織或直接穿破侵入胸膜腔,可形成單側或雙側膿胸。
3、胸膜炎胸部手術:術后膿胸多與支氣管胸膜瘺或食管吻合口瘺合并發生。有較少一部分是由于術中污染或術后切口感染穿入胸腔所致。
4、胸部創傷:胸部穿透傷后,由于彈片、衣服碎屑等異物可將致病菌帶入胸膜腔,加之常有血胸,易形成化膿性感染。
5、敗血癥或膿毒血癥:細菌可經血循環到達胸腔產生膿胸,此類多見于嬰幼兒或體弱的病人。
如果對結膜炎不加以治療,病毒性結膜炎可以在1周之內復原。為了減輕患兒對過敏性結膜炎的不適感,醫生會讓孩子使用抗炎滴眼劑。平時,父母發現患兒眼睫毛一有粘稠膿汁,應用浸過冷開水的棉花為他擦拭干凈。為防止感染蔓延,手部接觸患部后,應立刻將手洗凈。因為病毒性結膜炎特別容易傳染,家中的衣物和毛巾不可混在一起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