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衰竭是臨床常見的病癥,分急性與慢性。急性腎衰竭如果能準確診斷合理治療,常能痊愈或緩解。急、慢性腎衰竭的區分,一是臨床診斷,主要是根據病史的長短,參考其它的指標;二是病理的診斷,腎活檢病理診斷是鑒別ARF以及CRF的金標準,但目前我國內具備急診腎活檢條件的醫院是不普遍的。
因此,臨床上選擇和評估鑒別ARF和CRF的無創指標極其重要。我們曾對我科收治的100例腎衰竭患者(其中82例經腎活檢病理診斷)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結果表明:
(1)病期長短是區分急、慢性腎衰竭的基礎。CRF50例中竟有半數病期不足1年,其中三分之一起病較急,病期少于3個月。因此,病期長短作為論斷依據尤其是CRF并不可靠。文獻及我科資料顯示,經腎活檢后更改診斷的比例較高。
(2)目前國內已普及用“B”超測量腎臟大小。一般認為腎臟體積增大見于ARF,腎臟體積縮小見于慢性腎衰。我們的資料顯示無論急或慢腎衰,腎臟真正增大或縮小者僅各占三分之一,多數病例腎臟大小正常,這一部分人應用B超測腎臟大小對急、慢性腎衰鑒別無幫助。最近我們發現“B”超下測量腎實質厚度較測腎體積大小更有意義。
(3)指甲肌酐測定是一項無創、簡便的檢查方法,其測定值反應三個月前血肌酐水平。對于隱匿起病或病史不詳、腎臟大小正常的患者,指甲肌酐測定可了解3個月前腎功能,其特異度達84%,可作為以上兩項資料的彌補。
(4)貧血是CRF臨床表現之一,已載入教科書,作為ARF與CRF鑒別點之一,我科100例的分析ARF和CRF患者貧血的檢出率和嚴重程度無明顯差異。過去我們曾報道20例急進性腎炎,其中半數出現貧血。
此外,溶血性尿毒癥綜合征引起的ARF可出現重度貧血,ARF時急性擴容可導致輕、中度貧血。急性間質性腎炎急性腎炎時因促紅素產生下降也可表現為貧血。因此,我們認為以貧血作為區分ARF和CRF的指標并不可靠。
(5)夜尿增多、尿比重下降是CRF的臨床表現。我科ARF病例中有半數尿比重低于1.015,腎活檢組織有明顯小管間質病變,這一現象可解釋ARF的尿比重下降。
(6)ARF尤其急性腎小管壞死時,尿酶、刷狀緣抗原,尿腺苷結合蛋白水平上升也利于鑒別診斷。
(7)我們的資料未能提示血清鈣、磷濃度對ARF和CRF的鑒別有何幫助。
(8)尿細胞學以及其他有形成分檢查在臨床診斷中是不容忽視的。尿沉渣中腎小管細胞總數、壞死細胞數和管型數以及類別,經常提示腎小管壞死;而數量越多病情越會更加嚴重,腎功能也就會越差;而急性間質性的腎炎急腎衰時尿沉渣中的出現嗜酸細胞;尿中大量的紅細胞,特別是紅細胞管型提示腎小球腎炎引發急腎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