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臨床種類眾多,其中腎衰與腎虛是比較常見的兩種,常常有患者將腎衰、腎虛、腎炎混淆到一起,傻傻分不清,自以為是腎炎而到醫院診治,結果尿常規、腎功能卻完全正常,最后被告知是得了腎衰,下面表現就詳解腎衰和腎虛的鑒別。
腎衰是個西醫腎病名詞,是腎功能嚴重損傷程度的概括,是需要進行腎功能檢查后確診的疾病。腎衰是腎臟本質的損傷,是大量腎臟固有細胞的壞死和凋亡,伴有大量腎小球硬化和腎間質的纖維化,在顯微鏡下都可以觀察到。
腎虛并不定一會觀察到實質性的損傷。根據腎衰的程度不同,會出現不同的癥狀,如身體不適(惡心,嘔吐,夜間睡眠不好,沒有胃口,皮膚瘙癢和疲勞)、浮腫、尿量減少、手足踝浮腫等、貧血、血尿(呈茶色 或血紅色) 、高血壓 、尿液中出現泡沫 、性欲下降等等。化驗檢查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
腎虛和腎衰雖然是兩個不同的醫學名詞,但也有著一些聯系,他們都是對腎臟病癥的概括,出現病癥需要加以區分外。早期的腎虛可能伴隨腎臟固有細胞或腎單位的損傷,但一般達不到腎衰的程度;而腎臟損傷程度可診斷為腎衰時,中醫診斷已超出腎虛范疇,多診斷為關格、虛勞、溺毒。屬腎虛范圍者并不用過份擔心,適當調理可恢復正常;達到腎衰或關格、虛勞、溺毒者,則需要及時治療,保護好殘余的腎功能。
溫馨提示:因亂服感冒、鎮痛類藥物,患上急性腎衰竭的病例并不少見。服藥期間還要問清以下四個問題:應該何時開始服藥,要吃多長時間?這種藥物有哪些副作用?需要避免服用哪些食物、飲料、西藥或中藥?
【參考文獻:《腎炎腎衰自我調養》《關注你的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