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的診斷并不十分困難,但誤診誤治也非罕見。部分病例疝發生部位隱蔽或早期疝塊隱匿,局部無腫塊,使診斷困難。正是由于腹內疝的臨床表現與機械性腸梗阻一致,術前確診困難。而膈疝,特別是先天性膈疝,癥狀酷似上消化道疾病,也容易誤診。
疝的診斷方法主要依據詳盡病史,發病全過程、治療史、治療結果及相關病史,如腹部手術史、外傷史、結核病病史及其密切接觸史等。仔細進行局部和全身的體格檢查,注意腫塊的位置、大小、形狀、質地、張力、壓痛、紅腫、波動及腸鳴音和氣過水聲。全身體檢時重點在腹部,注意有無腸梗阻體征,疑有膈疝時,應特別注意呼吸、循環系統體征。具體病例的診斷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疝是否存在:具有典型疝塊的局部和全身癥狀,又有明確的體征,確定疝是否存在并不困難。如果僅有疝好發區域的腫塊,或者僅有腹痛、腹脹、嘔吐、肛門排便排氣不暢及腸鳴音亢進等腸梗阻的典型表現,此時必須鑒別疝存在與否。對腹壁腫塊應追問腫塊發生、發展過程中是否"消失"過,是否有因腫塊增大引發消化道癥狀或腹痛史。
體檢時應注意腫塊是否具有壓痛、加壓腫塊可否縮小或消失。如果腫塊從不"消失"或縮小,無任何癥狀,無壓痛,壓之不縮小,不消失,特別是腫塊位置與疝好發部位不一致時,疝的診斷難以成立。必須指出,多數白線疝疝內容物為大網膜,疝環小且組織致密,疝塊可以無變化,無癥狀,易誤診為腹壁脂肪瘤。對于機械性腸梗阻,在尋找梗阻病因時,要考慮發生疝氣的可能性,需要作進一步檢查和鑒別診斷。
首先要仔細檢查疝好發部位。如腹股溝區、股部、臍部、腹白線、腰部、會陰部等,了解有無疝塊,一些隱蔽部位的疝,如腰疝,疝塊較深,不易觸及,應注意局部有無壓痛,必要時應行B超檢查或疝囊造影術。直腸指檢則對診斷閉孔疝、會陰疝有重要意義。若疑有腹內疝或膈疝應攝站立位腹部平片或胸片,必要時可行胃腸鋇造影。
(2)分清是何種疝:腹外疝分為可復性疝、難復性疝和嵌頓性疝。可復性疝是指站立、咳嗽、負重、排便等增加腹內壓時,疝內容物進入疝囊,當平臥及腹內壓下降時能很容易返納腹腔。難復性疝為疝內容物不能完全回納腹腔內,但并不引起嚴重癥狀。多因疝內容物和疝囊粘連,或腹壁缺損大、疝環寬大。滑動性疝通常也屬難復性疝。嵌頓性疝為疝內容物突然不能回納,發生疝塊局部疼痛、觸痛明顯,如嵌頓的內容物為腸管、則將產生急性腸梗阻癥狀。
(3)疝內容物是否發生絞窄:疝內容物的絞窄是嵌頓的進一步發展,嵌頓和絞窄臨床上有時難以明確區分。腹外疝可根據疝塊嵌頓的時間、疝外被蓋的炎性侵襲程度來判斷。腹內疝則主要通過腹部體征及全身中毒癥狀來分析。
綜上所述是關于疝氣的診斷,希望可以幫助大家了解該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