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是許多疾病的常見癥狀,主要有三大類型:神經機能性頭痛,感染性疾病頭痛,顱內顱外疾病頭痛,其中的前兩類頭痛,源于體虛或風邪入侵的比例較大,多半與天氣條件有一定的關系,臨床實踐和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夏季的高溫,悶濕,雷雨,大風,天氣驟變常常會誘發或加重頭痛,夏季飲食和睡眠,也常常直接導致頭痛。
根據氣候對頭痛的具體影響,夏季常見的頭痛可分為三個類別:
一,疰夏性頭痛,這是一種典型的季節性頭痛,一到夏天就發作,入秋之后,不治即愈,夏季氣候炎熱,尤其是氣溫突升的初夏和氣溫超過37℃的酷暑時段,有疰夏史的人一般很難適應,于是植物神經功能開始紊亂,食欲減退,睡眠不足,周身乏力,頭痛時常伴有低熱,疰夏性頭痛的主要原因是身體虛弱,氣血不足,應按疰夏治療,夏日里要改善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同時搞好室內降溫,保證一定的睡眠時間。
二,冷飲性頭痛,夏日天氣熱如蒸籠,冰西瓜,冰啤酒,雪糕等冷飲食品自然成了人們的“寵物”,但冷飲進口時,會給口腔黏膜很強的刺激,這就可能使得腭部皮膚的神經產生放射性的疼痛,這種疼痛對有些人并不明顯,但卻可能導致某些有頭痛史(例如偏頭痛)的患者急性發作,這些患者進食冷飲后,常常會雙目緊閉,頭痛難忍,甚至會出現耳鳴目眩或輕度的惡心,所以,有頭痛史的人必須少吃或不吃冷飲,頭痛發作時,倘不很嚴重,可用手反復進行局部按摩,以減輕疼痛,如果頭痛得特別厲害,應及時就醫。
三,低顱性頭痛,夏季氣溫常常高于人體體溫,因而汗液蒸發是人體散熱的主要途徑,當汗液蒸發過多,人體就容易脫水;另外,因為氣候的原因,夏季食品容易變質,人吃了變質的食品,容易患急性胃腸炎或細菌性痢疾,從而上吐下瀉,造成脫水,人體脫水后,當體位變化,尤其是站立時,會出現頭痛癥狀,發生頭痛時應臥床休息,但不用枕頭,以保持頭的低位,為了消除和減輕脫水,可輸入一定量的生理鹽水.
綜上所述是關于頭痛的預防方法推薦,希望可以幫助大家多了解這方面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