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代謝病是一種慢性疾病。痛風是一種疑難雜癥,屬于風濕病的一種。大家對遺傳代謝病的病因有哪些了解嗎?下面就是專家對痛風的病因的詳細介紹。
遺傳代謝病致病原因定位在13q14.3,其發病機制迄今未名,現認為其基本代謝缺陷是肝臟不能正常合成血漿銅藍蛋白,銅與銅藍蛋白的結合力下降以致自膽汁中排出銅量減少。人銅藍蛋白基因位于3q23—25,其基因突變與本病相關,目前發現6種移碼突變導致編碼蛋白功能障礙銅藍蛋白無法與銅結合。銅是人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人體新陳代謝所需的許多重要的酶,如過氧化物歧化酶、細胞色素C氧化酶、酪氨基酶、賴氨酸氧化酶和銅藍蛋白等,都需銅例子的參與合成。但機體內銅含量過多、高濃度的銅會使細胞受損和壞死,導致臟器功能損傷。其細胞毒性可能銅與蛋白質、核酸過多結合,或使各種膜的脂質氧化,或是產生了過多的氧自由基,破壞細胞的線粒體、過氧化物小體九、溶酶體等。
因此,銅缺乏或過量儲積都會造成疾病。人內銅的穩定是通過腸道吸收和膽汁排出兩者間的動態平衡維持的。 肝臟是銅但寫的主要器官,食物中的銅約有40%—60%在小腸上段被吸收、經靜脈進入肝臟,肝細胞靠其溶酶體合成銅藍蛋白,每日約有0.5—1mg銅合成銅藍蛋白,并分泌入膽汁由大便排出,每日由膽汁排出銅1.2—1.7mg。尿中排出量約為0.07mg左右。銅藍蛋白是由1046個氨基酸殘基組成的單鏈糖蛋白,每一分子中結合有6—7個銅離子,在酶催化過程中世為一種氧化酶,可使二價鐵氧化為三價鐵,促進轉鐵蛋白合成,并可催化腎上腺素,5—羥色胺和多巴胺的氧化反應。正常人血漿中,90%—95%的銅結合在銅藍蛋白之中,小兒血液中銅藍蛋白的含量為200—400mg/L。僅僅一少量與白蛋白或氨基酸結合,即所謂的非銅藍蛋白銅,是銅在血液中和各組織間轉運的主要形式。人體內總銅量(約100%)的8%儲存于肝臟內,居各臟器之首,其次為腦、心、腎等組織。正常成人肝銅中約80%與金屬硫因相結合而儲存于細胞漿內,其余則與各種肝臟酶結合存在。當這種機制發生缺陷時,銅自膽汁中排出銳減,而腸道吸收銅功能正常,大量銅儲積在肝報,最終導致肝功能異常和肝硬化,透視由于肝臟合成銅藍蛋白速度減慢,血液中銅藍蛋白降低,而非銅藍蛋白銅增高,致使由尿中排出增加,同時銅由血循環再轉移到體內其他各組織中,逐漸沉積在腦、腎、肌和眼等組織中,造成細胞損傷,臨床出現各系統被累及的錯綜復雜的相應癥狀。
以上就是專家對痛風的病因的詳細介紹,只有了解到遺傳代謝病的病因,才能有效預防與治療。如果各位對痛風的病因有問題,可咨詢我們的在線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