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小兒白血病的病因有哪些(一)
輻射
電離輻射致白血作用已在動物實驗中得到證實,而對人類的致白血病作用也從以下的事實得到提示:早期不加防護的放射線工作者,其白血病發病率比一般醫生高8-9倍;強直性脊柱炎的患者采用放射性治療者,白血病發病率比一般人高10倍,日本的廣島和長畸原子彈爆炸后,遭受輻射地區與末遭輻射地區的居民之間的白血病發病率相差30倍。無論是全身或局部大劑量照射均可增加發生白血病的危險性,其潛伏期為2~16年,尤其是照射后5~10年是最危險時期,與照射劑量有關,與年齡無關,母親接受放射治療和小兒在宮內時接受X線診斷可能對胎兒有一定影響,有報告兒童白血病的病因可直接追溯父親受輻射影響,據認為父親的泌尿生殖器官和精子受到輻射的損害,有可能導致下一代的癌變。
化學因素
已知很多化學物質有致白血病作用,如苯及其衍生物,藥物中有環磷酰胺,氯霉素,保泰松等可增加并發白血病的危險性,現有數篇報告乙雙嗎啉引致繼發白血病,此外有些農藥殺蟲劑,亞硝胺類,砷劑,含鉛的油漆,焊料等均可誘發白血病;上述化學物質對成年男性的精子有影響,并可遺傳給下代,有報告父親吸煙的孩子比雙親均不吸煙的孩子患白血病,淋巴瘤等的危險性高20%。
病毒因素
業已證明,雞、小鼠、貓、牛和長臂猿等動物的自發性白血病與病毒的作用密切相關,已分離出相應的白血病病毒,并已證明此類病毒屬于逆轉錄病毒,也稱RNA病毒,其致白血病的機理是通過逆轉錄酶作用合成DNA,并使之整合到宿主細胞DNA中去,從而改變了宿主細胞的生物學特性,使正常干細胞轉變為惡性細胞株。但是長期以來在人類并沒有跡象表明,白血病患者的血液能感染健康人而致白血病。1980年從人T細胞白血病中分離出一株新的病毒(HTLV)與1976年日本所發現的成人T淋巴細胞白血病病毒(ATLV)是同一種病毒。這是人類白血病病因研究中的一個新突破。已知兒童Burkitt淋巴瘤/白血病與EB病毒感染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