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為數不少,許多患兒的家長對治療此病的方法及其效果都很關注。這里對幾種常見先天性心臟病的治療方法作一下介紹。
動脈導管未閉:
原則上所有患兒都應進行手術治療,即將導管結扎或切斷。最理想的手術年齡為4~15歲,術后雜音可消失,心臟即漸縮小至正常。但嬰兒期患兒血流分流量很大而屢發呼吸道感染或心力衰竭者,應提早手術。對手術前有心力衰竭者,應積極控制。近年來,有人試用消炎痛(前列腺素E合成抑制劑)口服治療早產兒的動脈導管未閉,獲得成功。
室間隔缺損:
小型的室間隔缺損患兒,在嬰兒期除具有典型的雜音外,生長發育、體力活動、心電圖及胸部X線檢查都是正常的,可以不行手術治療,小兒活動及預防注射等仍應照常進行,其室間隔缺損有自動關閉的可能性。缺損較大者,需要手術治療,合適的手術年齡為2~5歲。嬰兒期暫時不能手術者,癥狀重的應先在內科積極治療;如內科藥物治療無效,以早期行手術治療為好。如癥狀減輕,對日常生活影響不大,可在門診定期診治,待年齡稍大再行手術治療,至于是選擇肺動脈環扎術或做缺損修補術,要看病情輕重、年齡大小、有無合并癥等而定。
房間隔缺損:
小型缺損患兒常缺乏癥狀,不需要治療。缺損較大者,因為生長到成人期,容易發生肺動脈高壓而發生心力衰竭,故宜早期行修補手術。
法洛氏四聯癥:
大多數患兒可手術治療。手術分兩類;一類為體肺循環分流術,目的是增加肺循環血流量,使缺氧現象有所改善,等待患兒成長至合適年齡再行根治。另一種手術稱根治術,即把全部畸形都摘除,但在嬰兒期手術死亡率較高。本病患兒在平時應注意喝足夠的水,防治各種病,特別注意合理護理,以免引起陣發性缺氧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