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艾滋病(AIDS)患者黏膜皮膚念珠菌感染,應用制霉菌素(nystatin)或咪唑類藥物中的任何一種外用制劑,均屬有效,制霉菌素懸液與克霉唑錠劑(clotrimazole troches)對治療口腔鵝口瘡的療效相等,但后者的耐受性較好,念珠菌屬外陰陰道炎應用局部外用制劑3~7天,雖然臨床表現通常均可消失,但部分病例常致復發,對急性外陰陰道炎的較新處理措施為單劑量局部給藥(例如,克霉唑陰道片劑500mg;咪康唑陰道栓劑1200mg;或氟康唑口服片劑150mg),對難治性病例,則延長外用制劑或口服吸收咪唑類藥物的局部應用,可能有利,但妊娠期患者除外,口服酮康唑或氟康唑為治療慢性黏膜皮膚念珠菌病的首選方法,并須持續用藥,不限定療程,以防復發,
反之,AIDS患者黏膜皮膚型念珠菌病,則治療應答不如其他人群迅速,且滲出性斑片往往不能徹底清除,制霉菌素懸液對AIDS患者口咽或食管念珠菌病的療效,不如克霉唑錠劑或其他口服咪唑類藥物,而氟康唑(片劑或懸液)和伊曲康唑(口服環糊精溶液劑),則療效比酮康唑更好,新近的臨床微生物學和流行病學資料表明,在CD4細胞計數低或曾有長期應用氟康唑史的AIDS口腔鵝口瘡患者中,可出現耐藥問題,伊曲康唑雖可產生交叉耐藥,但該藥的口服溶液制劑,對許多耐氟康唑患者的病變仍為有效的替代療法,對難治的嚴重病變病例和(或)氟康唑耐藥者,可使用小劑量兩性霉素B治療,嚴重念珠菌病(例如,念珠菌血癥或播散性念珠菌病),
有關念珠菌病的統一治療準則:
第一,大多數與插管相關的念珠菌血癥,若導管仍留置體內,應予拔除或更換,在更換導管前應設法先肅清念珠菌血癥;
第二,伴有化膿性外周靜脈血栓性靜脈炎的患者,病變段靜脈需行外科切除。
第三,鑒于念珠菌血癥有轉移性并發癥的高度危險性,諸如內眼炎,骨髓炎,關節炎,腎炎,心肌炎,大腦炎等,故對所有的念珠菌血癥患者,甚至非中性白細胞減少的宿主,均應進行一個療程的抗真菌藥物治療,對念珠菌血癥患者,在經選擇的人群中,兩性霉素B和氟康唑兩者均屬有效,例如,非中性白細胞減少患者的插管相關性念珠菌血癥,普遍采用氟康唑治療,日量400~800mg,連用14天(首次由靜脈給藥,隨后改為口服),反之,兩性霉素B 0.5~1.0mg/(kg·d),連用7~14天,則應以之用于免疫受損宿主,特別是顆粒細胞減少者,持續性念珠菌血癥患者(無論何種原因所致),以及臨床病情不穩定或由于念珠菌屬感染所致感染性休克綜合征的患者,對上述類型的患者,
可供選用的治療方法有以下幾種:
選用新批準的兩性霉素B脂質劑型制劑之一。
氟胞嘧啶100mg/(kg·d),與兩性霉素B聯用。
氟康唑(400~800mg/d)單用。
氟康唑與兩性霉素B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