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腦發育不良患兒的大腦在尚未成熟的階段就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所以使中樞神經系統的某些功能產生了障礙。早期治療可以促進損傷的大腦在不斷成熟和分化的過程中,功能得到有效的代償。在患兒早期,中樞神經系統發育嘗未成熟、隨著年齡增長,神經系統不斷成熟分化,產生新的功能,并逐漸形成各種功能的專一化。一般來說,正常兒童到了6歲,中樞神經系統的各種功能已基本發育完善并專一化。因此,超過6歲再開始各種功能的訓練就可能有較大的困難。對于那些年齡較大,又未接受過早期康復治療的腦發育不良患兒,由于長期的異常姿勢和反射的影響,使他們形成了頑固的、難以糾正的異常運動模式。特別是那些重度痙攣的患兒,異常的姿勢和運動模式常常使其痙攣進一步加劇,最后導致不可逆的肌腱攣縮和骨關節畸形,給康復治療造成極大的困難。
先天性腦發育不良患兒如果能在6~8個月時明確診斷并及時治療,將會取得滿意的效果。嬰兒3~6個月時,握持反射、緊張性頸反射、擁抱反射分別消失,相繼出現眼手和眼、手、腰的協調動作。這時細心的家長就能夠發現孩子肢體運動功能的異常。如果懷疑有異常應及時找醫生檢查評定,及早作出診斷。對于出生后腦部疾病所致的癱瘓必須在生命體征穩定后,盡早采取綜合性的康復治療措施,此類患兒的康復效果比先天性腦發育不良患兒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