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陳是位從事推銷的商人,二年前,在杭州的火車站候車準備到上海時,突然感到自己頭暈,心慌,大腦混亂,有點不能控制自己思維的感覺。心中大為驚慌,立即買票回溫州。這二年來,他從不敢出差,就連江心和雁蕩都沒去成,原因就是怕自己會出現意外或精神失控。被人認為得了“老鼠病”。心中異常痛苦,要求心理治療。
像老陳這種現象,屬于“場所恐怖癥”,其特點就中病人常怕離家外出,怕獨處,怕離家后處于無能為力的境地或不能立即離開該場合,有些病人因此而完全困于家中。許多病人因為想到在公共場所會精神崩潰就恐慌不已,因此對恐懼情境極力回避。病人知道這種害怕是過分、不應該、不合理的,但這種認識仍不能防止恐懼發作。
場所恐怖癥產生的原因目前不明確,比較一致的觀點認為是可能當時的確有一種令他害怕的事發生,本沒有什么關系,但病人會聯想到更可怕的事,這樣就產生逃避,而逃避使他產生了安全感,于是有了“害怕――回避”的條件反射。
關于場所恐怖癥的治療,主要從心理認知、行為、藥物三方面入手。
首先,在心理認知方面,要堅信場所恐怖癥出現的恐怖現象,沒有一件會成為現實,即使外出有心慌,頭暈,也沒有關系,這種癥狀在經歷最初的幾分鐘后,會自行緩解。患者只要能堅持住這段時間就行。至于會不會發瘋或精神失控,更不會害怕,因為擔心自己會瘋的人怎么會瘋呢?
其次,在行為上,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要勇敢地走出去,可以先到附近的場所活動,逐漸到一些遠的地方;可在家人的陪同下活動,逐漸到一個人活動。總之,不能躲在家,這樣才能克服這種惡性循環。
至于藥物,安定類藥物或SSRI類藥物對場所恐怖癥的治療很管用,但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方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