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以內的嬰幼兒,腹瀉發病率很高。臨床發現,導致小兒腹瀉的原因復雜,經過甄別篩選,本文羅列出十大病因,幫助年輕媽媽們找出自己孩子的發病原因
1、嬰兒的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功能不完善,胃酸和消化酶分泌量少,酶活力偏低,不能適應食物質和量的較大變化;嬰兒水代謝旺盛,一歲以內嬰兒每日攝入及排出的水分占體內總液量的1/2(成人為1/7),對缺水的耐受力差,一旦失水容易發生體液紊亂,嬰兒時期神經、內分泌、循環、肝、腎功能發育不成熟,容易發生消化道功能紊亂。
2、生長發育快,所需營養物質相對較多,且嬰兒食物以液體為主,進入量較多,胃腸道負擔重,容易發生消化功能紊亂。
3、機體防御功能較差:(1)嬰兒胃酸偏低,胃排空較快,對進入胃內的細菌殺滅能力較弱;(2)出生6個月后從母體帶來的抗體水平下降而自身產生的抗體較少,血清免疫球蛋白(尤其是IgM、IgA)和胃腸道分泌型IgA均較低。
4、由于此階段的嬰兒開始爬、走接觸物品及人的機會增多且此月齡的寶寶喜歡將東西往嘴里送,因此細菌感染機會增多易致腹瀉。
5、腸道菌群失調正常腸道菌群對入侵的致病微生物有抵抗作用,新生兒生后尚未建立正常腸道菌群時,改變飲食使腸道內環境改變時,或濫用廣譜抗生素時,均可使腸道正常菌群的平衡失調,而患腸道感染。
6、人工喂養人工喂養兒腸道感染的發生率明顯高于母乳喂養兒。這是由于母乳中含有大量體液因子(SIgA、乳鐵蛋白)、巨噬細胞和粒細胞、溶菌酶、溶酶體,有較強的抗腸道感染的作用。家畜乳中雖有某些上述成分,但在加熱過程中被破壞,而且人工喂養的食物和人極易被污染,使嬰兒吃進帶細菌的食物,引起胃腸道感染也能引起腹瀉。
7、使用奶瓶喂養,奶瓶易被污染,而且不易清洗。
8、室溫下保存食物時間過長,食物易被污染而且易于細菌滋生。
9、飲用被污染的水,水源被污染或儲存過程中被污染。
10、飯前便后或處理糞便后不洗手。
溫馨提示
找出小兒腹瀉的原因只是第一步,判斷腹瀉是否嚴重、根據腹瀉程度才去相應的應對措施才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如果寶寶出現腹瀉,媽媽們無法處理的話,就要果斷送醫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