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是目前全世界都在關注的焦點之一,小編也希望大家都對此有一個正確的理解,很榮幸可以幫助大家,做一些相關方面的介紹:
經尿道切除腫瘤后2/3病例發生復發。目前一般都采用膀胱內藥物灌注作為預防復發。所用藥物常用的有卡介苗(BCG),絲裂霉素或阿霉素等,其中BCG效果最好。過去常用噻替哌,效果不夠滿意,而且有骨髓抑制的并發癥,現在多不采用。(1)膀胱內注射BCG的治療方法:國內目前一般采用BCGl20mg(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產)和生理鹽水50毫升經導尿管注入膀胱,保留2小時,初時每周一次,共6次。以后每月一次,堅持2年。國外所用BCG有屬于Tice,巴斯德、Moreau及Connaught等不同菌株。
菌株不同及劑量不同可能對療效有影響。姚慶祥等報告(中華泌尿外科雜志,1987,8:158)36例用BCG膀胱內注入預防復發,平均隨訪18.4個月,僅有2例分別在20個月和24個月復發。梅驊等報告(中華泌尿外科雜志,1987,8:28)43例(用廣州生物研究所生產的丹麥l號菌株)平均隨訪時間23.44月,2例復發。Brosman報告53例,平均隨訪21個月,4例復發。此外,給藥方法尚有皮膚劃痕法和病灶直接注射,但目前已不被采用。
國內孟莖等建議用小劑量BCG(巴斯德菌株的2號菌株,每毫升約含菌數2×10)1毫升或短棒菌苗(北京7627)2毫升(孟莖等,中華泌尿外科雜志,1987,7:23)兩者都是一個月一次,不間斷地灌注。腫瘤復發率也很低(約15%)。因為劑量小,并發癥也很輕,是值得重視的。膀胱內BCG灌注治療膀胱原位癌效果也很好。張德元等報告7例(中華泌尿外科雜志1987,8:264),其中6例灌注3個月后活檢證明無腫瘤。
Herr報告47例膀胱扁平原位癌,用巴斯德菌株Bcg120毫升加生理鹽水50毫升,每周1次,共6次(其中有23例同時給皮內BCG),總的效果是在6年32例(68%)已無腫瘤。所以,BCG膀胱內灌注顯然能降低膀胱腫瘤的復發率,能使一部分病人免于受膀胱切除的手術或推延手術時間。
BCG膀胱內灌注的并發癥據Lamm,收集1278例的分析,91%的發生膀胱炎,發熱39.4度以上者占3.9%,肉芽腫性前列腺炎1.3%,BCG肺炎或肝炎0.9%,關節炎及關節痛0.5%,需要導尿或輸血的血尿占0.5%,皮診0.2%,低血壓0.1%,血細胞減少0.1%。按國內外其他報告,尚有少數并發癥如肉芽腫性腎腫塊尿道周圍肉芽腫及膿腫等。后者常由于不用導尿管而直接向尿道注入BCG有關。
以上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一些相關的知識,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在此祝愿大家身體健康,工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