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甲亢患者站在你面前說:我有些水腫了,大家往往會想到:可能發生甲減了。我曾接診到這樣的一個患者,他之前患者有亢甲五年了,一直服藥物,甲功控制比較好,最近感覺體重越來越重,肚子脹,不愿意吃飯。來看病時,第一句話就說:醫生我是不是得甲減了?
當我看到患者的化驗單時,其指標并沒有特別的變化。但是患者下半身有些水腫,走路發沉,于是我建議患者去驗血,并查一下腎功能。當化驗單出來了,他嚇了一跳,空腹血糖11.2,肌酣已超過正常標準200多,并已出現了尿微量蛋白已出來兩 ++,患者已經出現了糖尿病及糖尿病腎病。
這里我還給廣大患者提供一個小常識:如果肉眼識別這兩種水腫。一般甲減的腫為是虛腫,以上半身水腫為常見,其皮膚光滑,按之有彈性。而糖尿病腎病表現出來的腫,主要表現為下肝水腫,用手指按下,可見指坑。當然發生水腫后,最終的確診要通過化驗指標來確診。
一旦得上甲狀腺病后,患者平時應該多關注自己的血糖水平,定期檢查。糖尿病和甲狀腺疾病是最常見的內分泌系統疾患,早在1979 年就有文獻報道了二者之間的關聯。一方面,甲狀腺激素能夠調節碳水化合物的代謝及胰島功能;另一方面,糖尿病在一定程度上也對甲狀腺功能產生影響。糖尿病與甲狀腺疾病的相關性是目前研究的熱點。
而這類關聯在甲亢病中最為明顯。因甲亢是一消耗性疾病,在治療過程中,飲食控制不必過嚴。另外,治療心動過速的藥物心得安因可掩蓋低血糖癥狀,應避免使用。甲亢未控制以前降糖藥物治療要適當加量,必要時可短期應用胰島素。治療過程定時監測血糖,及時調整降糖藥物,防止甲亢病情緩解后出現低血糖。
【本文由哈爾濱貴生堂中醫醫院 賈春寶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