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腫瘤病因不清,病理改變為甲狀腺濾泡增生,甲狀腺組織腫大。良性質地柔軟,惡性質地堅硬。良性腫瘤的頸部腫塊多為單發,生長緩慢,大時可有壓迫癥狀,腫塊隨吞咽上下活動、光滑、質地較軟、呈圓形或橢圓形,可引發甲亢。瘤體小時,可通過全科治療儀照射使其縮小、消失;瘤體過大時,應手術切除再行照射治療,可達到消炎、止痛、消腫,加快傷口愈合,防止感染及疤痕之目的。在臨床上甲狀腺瘤可以氛圍甲狀腺腺瘤、甲狀腺乳頭狀瘤、甲狀腺濾泡狀癌、甲狀腺髓樣癌和甲狀腺未分化癌,其各自的癥狀如下:
1、甲狀腺乳頭狀癌
青年女性多見,屬低度惡性,生長緩慢,多無不適,就診較晚,平均病程約5年,個別可達30年,故多誤診為良性腫瘤。腫瘤多為單發,質地堅硬,不規則狀,邊界不清,活動性差。瘤體較大者常伴囊性改變,穿刺可抽出淺棕黃色液體,每易誤診為囊腫;較小者不易觸到,常以發現轉移的腫大淋巴結而就診。晚期腫瘤可侵犯壓迫鄰近組織器官,引起聲音嘶啞,呼吸困難,吞咽不暢等癥狀。此型淋巴結轉移可早期發生,初診時約半數以上患者已出現轉移,血行轉移較少見,僅占4%-8.6%。
2、甲狀腺濾泡狀癌
常為中年人,多見于缺碘性甲狀腺腫流行區,部分患者有多年結節性甲狀腺腫病史。一般病程較長,生長緩慢,少數病人可出現近期生長增快。腫塊多為單發、實性硬韌、活動、光滑、邊界不清,常缺乏局部惡性的表現。血行轉移常見,較少發生淋巴轉移,部分患者可以骨轉移為初發癥狀就診。轉移灶癌組織可分化良好,頗似正常甲狀腺濾泡結構,有較強的攝碘功能,故有“良性轉移性甲狀腺瘤”之稱。
3、甲狀腺髓樣癌
此型少見,腫塊多局限于一側腺葉,生長緩慢,病程長。髓樣癌起源于甲狀腺濾泡旁細胞,該細胞無合成分泌甲狀腺素的功能,主要分泌降鈣素,前列腺素,5-羥色胺等生物活性物質,因此髓樣癌的臨床表現與其它類型的甲狀腺癌截然不同。約30%的髓樣癌患者有頑固性腹瀉,為水樣稀便,每日約10次左右,伴面色潮紅。
瘤切除后,腹瀉癥狀消失,復發轉移時,腹瀉癥狀又復出現。有10%-20%的髓樣癌患者有家族傾向,并同時伴發多種內分泌疾病,例如嗜鉻細胞瘤、類癌綜合征、柯興氏綜合征等,現已證實為正染色體遺傳。髓樣癌淋巴轉移為主,初診時約有60%的患者已發生頸部淋巴結轉移。
4、甲狀腺未分化癌
老年男性多見,是一類高度惡性的腫瘤,包括大細胞癌、小細胞癌、梭形細胞癌、鱗狀細胞癌、粘液腺癌等。未分化癌患者一般常有多年甲狀腺腫或甲狀腺結節的病史,腫塊近期突然增大,發展迅速,短期內侵犯鄰近組織,出現聲嘶、嗆咳、疼痛、呼吸困難、吞咽障礙、檢查時可見彌漫性雙側甲狀腺巨大腫塊、質硬、固定、不光滑。頸部淋巴結轉移率較高,常易發生血行轉移。
甲狀腺腫瘤會給患者帶來很多的不方便,初期患者不痛不癢,其危害性卻是很大,是一種比較難以治愈的疾病,在任何年齡下均可患上此病,多數以中年人最容易患病。如果因此而得不到患者的重視,不及時治療,瘤體會日益增大,更加不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