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加拿大科研人員研發出的治療缺血性中風的實驗性藥物,有望把中風帶來的傷害降低到最小。多倫多的研究團隊表示,這種實驗性藥物能夠顯著降低中風給病患帶來的障礙及大腦損傷,并曾在中風的獼猴實驗中取得成功,該實驗性藥物代碼為Tat-NR2B9c。
這份報告最早發表在《自然》(Nature)雜志上,當時并不推薦該藥物可以適用于病人。2月初在新奧爾良召開的國際中風研討會上,該團隊展示了初步數據,進一步證明這種實驗性藥物在第二階段的病人實驗中取得相當大的成功,此外還將進行更大規模的第三期臨床試驗,如果效果良好將有望把這種藥物在市場上推廣。
據悉,缺血性中風是最為普遍的中風類型,是指血液凝塊阻礙了血液流入大腦,從而剝奪了大腦需要的氧氣而引發的病癥,85%的中風種類屬于缺血性中風。科研人員為研發防止大腦不受中風損傷的藥物已超過半個世紀,有1000多種實驗性藥物曾通過細胞培養、小白鼠等實驗檢測成功,然而應用到病人身上效果卻不理想。
該研究報告的作者之一泰米安科醫生(Michael Tymianski)表示,之前的實驗性藥物都能治好中風的小白鼠,卻不適用于人類。而從目前的實驗看來,Tat-NR2B9c很有希望成為起到保護病患神經作用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