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疼痛和伴隨惡心,嘔吐癥狀是符合腎絞痛的癥狀。顯微鏡下血尿認為和尿石癥一致。這些表現應高度懷疑是尿路結石引起的梗阻。腹部平片未能顯示病理性致密鈣化影。然而,只有90%的尿路結石是不透X線的。純的尿酸結石透光,在腹部平片上將不能顯示出來。需要進一步做影像學檢查以確診。北京同仁醫院南區泌尿外科楊建林
靜脈尿路造影已經做為傳統的檢查手段,用來評估腰痛和可疑的梗阻性結石。該患者沒有做靜脈尿路造影檢查,而靜脈尿路造影檢查可以證實造影劑延遲排泄、有或無透光的尿酸結石形成的特異性充盈缺損。CT非增強掃描能夠較好的顯示尿酸結石。所有的泌尿系結石在CT掃描片顯示明顯的衰減影像,尿酸結石CT衰減值是在300-400范圍。
在許多研究機構,螺旋非增強CT掃描正在取代靜脈造影作為首次影像學檢查評測腰痛原因。在診斷速度方面它具有了顯著優勢,避免了口服和靜脈使用造影劑,結石解剖定位更精確,同時也能為泌尿系以外腹部或盆腔其它部位引起疼痛的疾病定位診斷。CT掃描和靜脈尿路造影在決定梗阻是否存在具有相同價值,但CT能更好地證實結石的存在。
診斷尿酸結石時,尿的PH值也是一個關鍵指標。尿酸是嘌吟主要的終末代謝產物。尿酸結石的形成與未離解的尿酸在尿液中過飽和有關。尿PH值和尿酸濃度是決定尿液過飽和的主要因素。在尿PH低于5.5時,大多數尿酸是不溶解的,呈非解離狀態,導致了尿酸結晶和結石形成。尿酸的濃度取決于尿量和尿酸排出量。慢性脫水狀態能夠導致尿量減少,而增加了由內源性產生和飲食中富含嘌吟食物(例如:肉、家禽、魚等)導致的尿酸的排出增加。
與其它更常見的結石不同的是尿酸結石能夠用藥物成功地治療。提高尿液PH值和通過增加尿量和減低尿酸的排泄來達到減少尿酸濃度是治療的主要目標。尿液堿化使尿PH達到6.5-7,能夠完全通過口服藥物,如枸櫞酸鉀或碳酸氫鈉,或靜脈輸1/6摩爾乳酸鹽來完成。全天尿量需達到2升,通過攝取含嘌呤低的食物或使用別嘌呤醇(一種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而達到降低尿酸的排出。
偶而也需要外科干預。嚴重的梗阻,頑固性腎絞痛,合并的感染和腎功能不全均是為引流尿液而采取手術干預的適應癥。
該患者CT掃描發現右側輸尿管的遠端有一個高密度影,即輸尿管結石(見圖,箭頭)。第二個梗阻體征為同側腎臟皮質厚度增加。他伴隨感染,表現為發熱、白血球升高和膿尿。因此,需要逆行插入輸尿管支架管降低梗阻腎臟的壓力。癥狀解除的同時,結石也用藥物溶解得以治療。
臨床精要
1在美國尿酸結石的占所有尿路結石的5-10%;
2尿PH值<5.5,有尿酸結石形成的傾向;
3純尿酸結石在腹部平片上是透光的,但無增強CT片尿酸結石密度在300-400范圍。
4尿酸結石用藥物治療有高的治愈率,提高尿液PH值到6.5-7.0范圍和理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