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的早期發現眾所周知,癌瘤并非“不治之癥”,關鍵是能否做到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多年來,臨床實踐已經證實,對大多數癌瘤來說,若想提高治愈率,單靠改進治療方法,收效是難以令人
滿意的。就乳房癌來講,近數十年來,國內外在治療方法上雖然經過了多方面的種種改進,但其病死率未見明顯下降,究其原因,最主要的仍由于就診較晚,在所治療的病人中,中晚期病例占多數所致。這就要求我們提倡檢出早期癌以減少晚期癌的出現,將是提高乳房癌生存率的有效途徑。
現代對早期乳房癌的要求應是微小癌(直徑≤0.5cm)和臨床上觸不到腫塊的To癌列為早期,因為此類癌甚少轉移。經手術治療后,其10年生存率一般可達90%以上,大量檢出此類癌,將有可能對生存
率起到積極的作用,為了更多的檢出此類早期癌,提出以下幾點。
1.建立早期癌的新概念
在日常受檢的病人中,早期癌并非少見,而且理應多于常見的中晚期癌,因為在乳腺癌生長的自然病程中,臨床前期約占全程的2/3。盡管如此,早期癌卻甚少被檢出,表明
在檢查時大多數早期癌從檢查者手下漏過。究其原因。主要由于檢查者對早期癌還缺乏足夠的認識,迄今絕大多數檢診者仍沿用以“乳房腫塊”作為診斷乳房癌首要體征的傳統概念,而前述早期癌未必
都形成明顯的腫塊,在此概念指導下,早期癌必然難得檢出。因此應重新認識早期癌的新概念。
2.認真查詢乳腺癌易患因素
3.對乳房出現的任何異常均應查明原因
(1)RT溢液,特別是血性溢液,較多與乳癌并存,尤其50歲以上婦女出現血性溢液時,約半數以上可能為惡性。
(2)乳房腺體局限性增厚,這是臨床上甚為常見但又不被重視的體征。此種情況如出現在未絕經的婦女,尤其隨月經周期有些大小變化時,多屬生理性。如果增厚組織長期存在,與月經周期變化無關,或日益增厚及范圍增大,尤其出現在絕經后婦女時,必須予以重視。
(3)RT糜爛經反復局部治療無效,多應考慮派杰病,作細胞涂片陽性率很高,均應及時作出診斷。
(4)乳房痛,在絕經前婦女,尤其隨月經周期改變,痛的程度也有或輕或重的不同變化時,多屬生理性。如痛為局限性,有固定的部位,與月經周期無關或為絕經后婦女,均應查明原因。
(5)不明原因的乳暈皮膚水腫、RT回縮以及乳房皮膚局限性凹陷等,均需認真查清原因。
總之,早發現和早治療無疑是乳癌防治的發展方向。當前迫切需要的是,大力普及早期乳癌的檢診知識,廣泛開展乳癌普查和婦女自查乳腺,以期早日實現提高生存率和降低病死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