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生活當中我們總是能夠經常的聽到很多關于胃息肉的問題而且我們很多人都知道胃息肉這種疾病可能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非常嚴重的影響的同時我們應該盡早的知道這種疾病的一些基本的情況,那么我們就一起來具體的認識一下吧。
息肉,顧名思義,是一種體內休息的肉,無功能作用的肉,一種贅生物。息肉棲息在某一器官內,久之使局部的組織被壓迫、擴張、形態改變,出現功能障礙,因為息肉棲息的部位不同,患者可出現不同的臨床癥狀。
這種無功能性的息肉,沒有神經和肌肉組織,只有黏膜上皮包含的組織液中間混生多少不等的毛細血管。肉眼觀察,息肉呈蒼白色或粉紅色,水腫發亮,可活動,觸之不痛,有時有出血現象。
息肉是如何形成的呢?目前尚無定論。有兩種可能因素是:一,器官的黏膜組織長期受過敏源激惹,形成局部組織水腫,逐漸膨脹,順引力下垂,形成息肉。二是器官黏膜組織長期慢性發炎,形成局部黏膜組織增生水腫,膨脹垂為息肉。
由于息肉是多余的無生理功能的贅生物,所以也有的稱其為良性腫瘤。但是,也有些息肉惡變成癌,根據臨床觀察,病理鏡檢,息肉上皮有鱗狀化生,在此基礎上,有極少數的息肉可惡變為惡性腫瘤。
以息肉存在的部位不同,命名各異,如鼻腔內的診斷為鼻息肉,鼻竇內的稱為鼻竇息肉,牙齦內的稱為牙齦息肉,膽囊內的稱為膽囊息肉,胃內的稱為胃息肉,中耳內的稱為中耳息肉,聲帶內的稱為聲帶息肉……
胃息肉病因有以下幾類:
(1)物理因素
長期飲濃茶,烈酒,食用過熱,過冷,過于粗糙食物,可導致胃粘膜損傷。
(2)化學因素
長期服用大量非甾體類消炎藥,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消炎痛)等,另外煙草中的尼古丁可破壞吸煙者的胃粘膜屏障或影響胃粘膜的血液循環。
(3)生物因素
目前研究較深入的胃內幽門螺桿菌感染,被認為是很多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
(4)免疫因素
慢性萎縮性胃炎,部分與患者血中自身抗體有關。
(5)其他
心力衰竭,肝硬化合并門脈高壓,營養不良等都可引起慢性胃炎,糖尿病,甲狀腺疾病,慢性 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和干燥綜合癥患者同時伴有萎縮性胃炎較多見,胃部其他疾病,如胃癌,胃息肉,胃潰瘍等也常合并慢性萎縮性胃炎。遺傳因素也受到重視。以上這些有害因素長期反復作用于易感人體,即可引起慢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