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知道腦瘤的檢查嗎?隨著時間推移病情會迅速加重,原發于顱內者稱原發性顱內腫瘤;由全身其他部位的惡性腫瘤轉移至顱內者稱轉移性顱內腫瘤。應留意有無淺表淋巴結腫大,及詳細神經系統檢查,并結合病史而有所側重,我們就來看看腦瘤的檢查吧。
電生理檢查通常腦電圖對大腦半球凸面的腫瘤有提示病變部位的價值,但腦電圖無異常也不能排除腫瘤的存在。腦電地形圖與腦電圖有相似之處,但定位更明確些。
腦誘發電位對腫瘤有輔助診斷作用,考慮視覺通路的腫瘤用視覺誘發電位,而橋腦小腦角及聽神經的腫瘤則選聽覺腦干誘發電位。頭顱平片 慢性顱內增高的X線征為顱骨分離或增寬,以兒童顱高壓最為常見,腦回壓跡增多與增深。
蝶鞍改變
蝶鞍球形擴大多為垂體瘤,而盆形擴大常見于顱咽管瘤。
顱內病理性鈣化斑
多見于顱咽管瘤、腦膜瘤,膠質瘤也可出現。
鈣化的松果體
增大者腦膜瘤。
血管溝變化
一側性腦膜中動脈溝增粗迂回,見于腦膜瘤。
巖骨及內聽道變化
巖骨尖破壞,缺損多見于三叉神經瘤、膽脂瘤等,巖骨尖質增生多為局部腦膜瘤,內聽道擴大可見于聽神經瘤。
磁共振成像的原理與CT不同,是根據人體組織在強磁場內受到射頻脈沖干預的影響而釋放出來的電信號,經電腦處理后組成圖像。
MRI能提供清晰的解剖背景圖像,特別是頭部圖像不受顱后窩偽跡的干擾,有鮮明的腦灰、白質反差,可作冠狀、矢狀及軸位層面的斷層,比CT更為優越。
腫瘤性質的診斷,這與定位診斷密切相關,如定位診斷在蝶鞍內,則定性診斷垂體腺瘤可能性最大;如小腦蚓部腫瘤則以髓母細胞最常見;如橋小腦角腫瘤,則以聽神經瘤最多見。
腦腫瘤的一般癥狀有頭痛、頭暈、嘔吐、視覺障礙、一些局部癥狀等,腦瘤對身體的影響很大,隨時可能會危及生命,隨著醫療檢查設備的不斷提高,腦瘤可以越來越及時的被發現,不至于延誤病情。
腦電圖檢查是比較重要的:對大腦半球生長快的腦瘤具有定位價值,可看到病側的波幅降低,頻率減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