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醫梅毒治療方案明確具體,適合國情,與時俱進,不斷修改,進攻有優勢。中醫則兼顧防守,注意防止內陷。這在中醫“治未病”中屬“已病防變”的范疇,主要是防止嚴重難治病變的發生。目前受到關注的發生血清固定和發展成神經梅毒及其他嚴重病變似可作為防范的重點目標。
中西醫結合可做到進攻有方案,防范有目標,攻防兼備。這兩類病變在中醫方面也可說是帶有一定逆癥性質的表現,西醫研究表明,發生血清固定和發展成神經梅毒的患者多有淋巴細胞亞群比例失衡和自然殺傷細胞減少等改變。顯示其發生有免疫因素參與,故中西醫結合防范重點應關注免疫方面。
土茯苓與梅毒血清反應既往在應用土茯苓單方、復方及側重用土茯苓的辨證論治中,可看出一些改善血清反應和血清固定的蛛絲馬跡,可作為線索參考研究。大躍進時期滅病運動曾有一些土茯苓單、復方治療梅毒的報告,當時皮研所主辦的內部期刊《性病麻風防研通訊》刊載和保存了這些資料。用土茯苓單方者如用土茯苓 60g水煎服或服用相當于每日60g生藥的流浸膏,所治病例中有21例經長期治療血清反應不陰轉滴度亦不下降,經土茯苓治療后有2例轉陰,8例滴度明顯下降。復方土茯苓合劑(土茯苓180g,金銀花60g,生甘草30g),每劑分5d服完,經3~6個月治療,血清轉陰率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