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是一種慢性疾病,盡管最初的損害中有大量梅毒螺旋體存在。但是梅毒不是由于毒性或炎癥物質的釋放或存在于組織中的梅毒螺旋體直接造成的簡單炎性反應。二期為梅毒的泛發期,處于二期梅毒一定要及時進行治療。
現在通常是用梅毒血清學的檢測來加以判斷,目前各大醫院比較常用的是RPR(快速血漿反應素環狀卡片試驗)和TPHA(梅毒螺旋體血球凝集試驗)。梅毒患者治療后的隨訪觀察一般在兩年的時間。如果每次檢測的RPR的滴度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說明抗梅治療是有效的。如果連續三次到四次檢測的結果都是陰性,則可以認為該患者的梅毒已經治愈。
1.早期梅毒
包括一期、二期和病期不足兩年的潛伏梅毒患者,可給予青霉素肌肉注射,每側臀部120萬單位,共240萬單位,只注射一次。
2.晚期梅毒
包括有三期皮膚、黏膜、骨損害等患者,病期在兩年以上的潛伏梅毒,心血管梅毒和神經梅毒等。對于良性晚期梅毒(血管、黏膜及骨等)可予以普魯卡因青霉素G肌肉注射,每日一次,每次60萬單位,共15次,總劑量900萬單位。或用芐星青霉素每周肌肉注射一次,每次240萬單位,共三次,總量720萬單位。
3.對孕婦梅毒患者的治療
早期梅毒患者如能早期治療可防止發生先天梅毒。
4.早期先天梅毒患者的治療
對已經治療的梅毒孕婦所生的嬰兒,應進行臨床及血清學檢查,直至血清學檢查轉陰或維持陰性三個月以上為止。
5.晚期先天梅毒的治療
兩歲以上的先天梅毒治療方法可按成人的相應病期進行,其用量不超過成人的劑量。
二期梅毒患者在皮膚發疹前有時有微熱、頭痛、古銅三叉神經或肋間神經痛及全身乏力等癥狀,一般持續3-5天,由于癥狀輕微因此常被忽視。由于患者免疫力降低,就會重新出現二期梅毒損害,表現為全身淋巴結腫大,眼、骨、神經系統及內臟等損害。受損的臟器或組織損害雖輕但如不治療,常常會成為以后發展內臟、神經骨骼、關節等梅毒的基礎。
二期梅毒為梅毒螺旋體經血流傳播全身引起各臟器出現多數小病灶,常累及皮膚、粘膜骨骼、內臟、感覺器官及神經系統最早的二期梅毒癥狀,在這期間選擇梅毒治療方法猶為重要,這些病癥可在硬下疳出現1周即接踵而至,晚可在下疳愈合后數月方才出現二期梅毒為梅毒的泛發期,應該及時采用正確的梅毒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