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腎病患者在我國的發生率一直呈現上升趨勢,由于其發病機制的復雜性,如果不及時治療,后期很可能會發展為腎臟病,下面是關于糖尿病腎病的病因的總結,我們可以通過了解該病的病因,來防止該病發生更加嚴重的變化。
糖尿病患者長期處于高糖高滲利尿狀態,血液濃縮,血流緩慢,血液粘稠度增加,加之代謝紊亂,存在高脂血癥,都使血液流變學異常,微循環障礙,血液呈濃、凝、粘聚狀態,符合中醫“血瘀”的特征;而糖尿病腎病的重要病理變化——不同程度的腎小球、腎小管硬化,腎小球明顯萎縮,間質纖維化,此亦屬中醫“瘀血”范疇。瘀血既是糖尿病腎病的病理產物,同時又是導致疾病加重的致病因素。研究發現,糖尿病腎病伴有的高脂血癥,高凝狀態,是加重微血管病變,導致腎血管及腎小球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臨床表現為腎病綜合征的糖尿病腎病患者,更易出現血栓、栓塞并發癥,而成為影響預后,甚至是致殘、致死的重要因素。同時大量的臨床及實驗研究已證實了活血化瘀法是治療本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如研究發現,活血化瘀中藥丹參、川芎嗪、三七、水蛭等藥能擴張腎血管、改善腎臟微循環、抗凝血、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并有抗氧化作用,能糾正自由基代謝紊亂,抑制組織蛋白質糖基化反應的作用,能夠減少尿蛋白,減緩腎衰的進程。
總之,糖尿病陰虛燥熱日久,傷津耗氣,陰損及陽,終成陰陽兩虛;肺胃脾腎諸臟皆損,而以傷腎為主是糖尿病腎病的基本病理發展趨勢。本虛標實,腎虛絡瘀是本病的基本病機特點。“虛”是指氣陰兩虛→陰損及陽→陰陽兩虛,“實”則是指在正虛的前提下,血瘀絡阻、水飲濕濁等毒邪蘊蓄。針對這種虛實并見,陰陽并損的復雜病理特點,治療必須堅持扶正祛邪,虛實兼顧,標本兼治的原則。
溫馨提示:患者在通絡益腎法的指導下,選用經方腎氣丸合抵當湯化裁組成通絡益腎湯,以滋陰助陽、活血通絡、利濕泄濁來治療糖尿病腎病,通過初步臨床觀察,獲得比較滿意的效果,使經方在難治性疾病中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糖尿病腎病中西醫結合研究基礎與臨床》《糖尿病腎病中醫辨證論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