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臍以下癱瘓能自己坐著嗎?癱瘓一直是對人體危害嚴重的一種病,患癱瘓可能致殘或者死亡。很多癱瘓患者由于生活不能自理,需要親人的幫助。所以得了癱瘓一定要及時的治療,堅強著生活。那么,肚臍以下癱瘓能自己坐著嗎?具體看下面的相關介紹。
癱瘓的原因是什么
1、單癱:多見于大腦中動脈病變如腦出血、腦梗死、腦血管狹窄、腦外傷、腦腫瘤等影響皮質運動區。
2、偏癱:常見于大腦中動脈分支的豆紋動脈供應區出血或閉塞,腦腫瘤、腦膿腫、脫髓鞘病以及皮質下白質中的膠質瘤等影響內囊部位病變滁偏癱外還可有偏身感覺障礙和偏盲。
3、交叉性癱瘓:多為腦干病變,常見于腦干血管病變、炎癥、腫瘤、外傷等。
4、截癱:常見于脊髓感染、腫瘤、外傷、壓迫、脫髓鞘改變等。
5、周圍神經性癱瘓:常見于肌萎縮性側柬硬化、單神經炎、多發性神經炎、感染、中毒。血管病變腫瘤及全身性疾病。
6、肌肉病變和神經肌肉接頭處病變導致的癱瘓:常見于重癥肌無力,多發性肌炎進行性肌營養不良,周期性麻痹等。
癱瘓患者的護理方法
癱瘓的護理
1.日常生活護理指導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員正確護理患兒。日常生活活動是人們維持生活最根本的活動,如進食、更衣、洗漱、入廁等。腦癱患兒往往存在多方面能力缺陷,需對其進行日常生活護理及訓練。更衣時應注意患兒的體位,通常坐著脫衣較為方便。為患兒選擇穿脫方便的衣服,更衣時一般病重側肢體先穿、后脫。要注意培養患兒獨立更衣能力。根據患兒年齡進行衛生梳洗訓練,養成定時大小便習慣。隨年齡增長教會患兒在排便前能向大人預示,學會使用手紙、穿脫褲子的動作等。
2.飲食護理需供給高熱量、高蛋白及富有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對獨立進食困難兒應進行飲食訓練,在喂食時,切勿在患兒牙齒緊咬情況下將匙硬行抽出,以防損傷牙齒。喂食時應保持患兒頭處于中線位,患兒頭后仰進食可致異物吸入。要讓患兒學習進食動作,盡早脫離他人喂食的境地。如患兒進食的熱量無法保證,可進行鼻飼。
3.皮膚護理病情嚴重和不能保持坐位的腦癱患兒往往長時間臥床,側臥位適合各種腦癱患兒,護理人員常幫助患兒翻身,白天盡量減少臥床時間。及時清理大小便,保持皮膚清潔,防止褥瘡發生或繼發其他感染。
癱瘓患者如何選擇治療方法
癱瘓可分兩類,肌肉本身的病變引起的癱瘓叫肌肉原性癱瘓,神經和肌肉接點部位病變引起的癱瘓叫神經肌肉接點性癱瘓。其病因與代謝障礙、內分泌障礙、自身免疫因素密切相關。上運動神經元性癱瘓,亦稱中樞性癱瘓,是由皮層運動投射區和上運動 神經元徑路(皮層脊骨髓束和皮層腦干束)損害而引起。因癱瘓肌的肌張力增高,故又稱痙攣性癱瘓或硬癱,癱瘓的治療問題一直是醫學界的難題所在。
由于病變損害的部位不同,在臨床上可產生不同類型的癱瘓,如單癱、偏癱、截癱、四肢癱等,盡管癱瘓的表現不同,但它們都具有相同的特點,即癱瘓肌肉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淺反射消失、出現所謂連帶(聯合)運動和病理反射,癱瘓肌肉不萎縮,電測驗無變性反應。
中醫從經絡臟腑以及其經絡腧穴入手,施行循徑取穴,遠道取穴,鄰近取穴。針灸的方法很多,有毫針法、灸法、三棱針、皮膚針(梅花針)、穴位注射、耳針療法、頭針療法及埋線療法等。其中以體針、頭針、穴位注射多用。
我們可以看出,針灸對于癱瘓的治療是采用物理刺激的方式來進行治療的,對于癱瘓患者已經壞死的組織來說,幾乎沒有什么作用。針灸只能針對個別病癥較輕的患者采用,還要看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因此,針灸對癱瘓的治療是不能被廣泛應用的。
長期服用藥物不但副作用極大,對于治療來說效果也并不是很明顯,這些藥物只能暫時緩解患者的肢體僵硬等問題,沒有太大的效果。詳情點擊>>>周期性癱瘓分型治療方法
手術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緩解,但是只能應用于輕度患者,手術不但風險大,費用高,而且恢復需求的時間相當長,因此,癱瘓的治療一般不用手術療法。
肚臍以下癱瘓能自己坐著嗎?專家說靠住外力是可以坐著,但是要注意不要坐太久。換著姿勢活動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