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天性的因素:一些先天因素如發育缺陷、各種綜合癥、早老病等能夠引起頭發完全缺失或稀疏;先天性毛囊發育不良可以造成頭發細軟易斷;先天性禿發則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多見于近親結婚所生育的后代。
2、精神因素:精神壓力過度是導致脫發的常見病因。精神緊張、憂郁、恐懼或嚴重失眠等均能引起神經功能紊亂,導致毛細血管持續處于收縮狀態,毛囊因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應,故而頭發容易脫落,臨床上常見的斑禿、全禿大多屬于這種情況。
3、疾病因素:貧血、營養不良、急性高熱、感染性疾病或長期肝病,如果干擾了發根部毛母細胞的功能,則會影響頭發的生長與色澤,甚至使毛母細胞正常分裂被抑制,而使毛發長期處于休止期,因而出現頭發脫落。
4、藥物與頭發的關系:許多藥物會損傷頭發,比如:①免疫抑制劑、化療藥物、砷制劑等藥物可致脫發;②長期服用抗菌素和止痛片,易出現頭發細短、脫落的現象;③部分營養補藥中含有興奮劑,長期使用易使頭發受損;④抗抑郁藥、減肥藥、胃潰瘍藥、高血壓藥、維A酸都有可能可導致脫發。最常見的是治療癌病的化療藥,很多人都知道化療會引起脫發,這是由于化療藥不僅能殺死癌細胞,還會殺死癌細胞以外任何快速分裂的細胞,包括處于生長期的發根細胞,所以便會有約九成的頭發脫落,一般當化療停止后頭發會逐漸重新生長。
5、遺傳和內分泌因素:臨床常見的脂溢性脫發(也稱雄激素源性脫發)除了與家族遺傳因素有關外,與雄激素的代謝有著密切關系,在脂溢性脫發患者頭皮內,一種叫雙氫睪酮(DHT)的物質水平會增高,這種物質會破壞頭發的生長周期,也就是縮短頭發生長期的時間,加快休止期頭發的脫落,因而使每天脫落的頭發數目超過正常平均值(100根),長此以往脫得多長得少,最終導致脫發形成。另外,雌激素水平不足、垂體功能減退、甲狀腺功能失調、腎上腺腫瘤等因素,均可導致頭發脫落。
6、營養素與頭發的關系: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與頭發的生長密切相關,因此由于節食減肥、偏食等原因造成的營養不良,以及因消化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而致營養不均衡或吸收障礙,均可導致頭發的正常生長被抑制而進入休止期,出現頭發稀疏、枯焦、早白或脫落。提醒脫發患者,不論何種原因導致的脫發,在治療期間,一定要保證充足的營養供應才能達到治療目的。
7、物理化學因素與頭發的關系:
物理因素如拉傷、擦傷、燒燙傷及電傷等均可引起頭發脫落;日光中的紫外線過度照射,經常使用熱吹風,均可對頭發造成損傷,時間長了頭發就容易變稀少。
化學因素如洗發精、燙發劑、染發劑、頭發定型劑等美發化妝品也是引起脫發的常見原因。因此,一定要選用合格優質的潔發產品,盡量少染發和燙發,不用摩絲發膠類的頭發定型劑,洗發后一定要沖洗干凈,不要將洗發用品殘留在頭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