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尿毒癥患者來說,是否應當進行腎臟移植、何時進行腎臟移植是一個急需了解的問題,我們一般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原發病種類、年齡、患者健康狀況、是否存在腎移植禁忌證等等。
1.原發病 許多患者在出現腎功能異常時并未感覺到有明顯的不適,以至于到醫院就診時已經發展成尿毒癥。因此究竟是哪一種原發病導致腎功能衰竭始終無法弄清。更多的患者是由于各種各樣的腎臟疾病逐漸發展成為尿毒癥的。了解尿毒癥患者的原發病無論對醫生還是對患者本人都非常重要,可以用來指導腎移植術后的康復及治療。我們根據多家醫院的臨床經驗,總結起來導致尿毒癥的原發病多為以下幾種:
(1)腎小球腎炎:腎小球腎炎是尿毒癥患者最常見的原發病,同時也是最常見的適合腎移植的原發病。但應注意的是,有一些腎小球疾病在移植后可能會復發,如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局灶性硬化、IgA腎病和抗基底膜腎病等,在腎移植術后有一半的患者可能會復發。但是臨床上發現,由于原發病的復發而導致移植腎功能喪失的患者并不是很多,這可能是得益于腎移植手術后免疫抑制藥物治療。因此我們建議,在進行腎移植手術前應當盡量明確患者的原發病,如果是上述容易復發的疾病,則應當在病情穩定半年以上后,再進行腎臟移植。
(2)糖尿病腎病:由于糖尿病的發病率逐漸增高,糖尿病患者的絕對數量逐漸增大,由此導致尿毒癥的患者也在逐漸增加。糖尿病腎病的患者可以接受腎移植,但是如果糖尿病一直治療不理想,也會導致手術風險增大。因此我們建議一旦確診尿毒癥期糖尿病腎病,應在允許的條件下盡早進行腎移植。
(3)高血壓腎病:是由于多年的高血壓病導致慢性腎功能不全,逐漸發展成尿毒癥。在腎移植術后,高血壓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需要提醒的是,即使在腎移植手術后也要嚴密監測血壓,必要時進行降壓治療。
(4)遺傳性疾病:以多囊腎為最常見,此類患者適合做腎移植。它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患者多在40歲以后逐漸出現腎功能不全,但并不是說,一旦確診多囊腎后就立即腎移植,因為有些患者腎功能相對穩定,并未發展成尿毒癥。所以,應在明確腎功能已達到尿毒癥期時,才進行腎移植。
(5)免疫性疾病:主要是指狼瘡性腎炎,由于原發病的治療與腎移植后應用的免疫抑制劑有所類似,所以腎移植后復發較少見,我們建議狼瘡性疾病穩定期可接受腎移植治療。
(6)其他疾病:多是指感染、藥物過敏、毒性物質損害、先天性畸形、腫瘤、結核等,這些疾病一定要在完全控制后才能進行移植。腫瘤患者做移植1年內復發率較高,但在腫瘤治愈1年后進行移植并非禁忌,主要是腎移植后長期應用免疫抑制藥物,易使腫瘤復發。
2. 年齡 近年來由于麻醉、外科技術、監護設備等條件的進步使得患者接受移植的年齡范圍不斷擴大。目前已有出生后第一年即做腎移植的報道。關于能夠接受腎移植的最大年齡沒有明確界限。有醫院報道,其最小的腎移植患者年齡為8歲,最大年齡為79歲,他們均在術后腎功能恢復良好。
3.腎移植患者身體狀況評價 對準備接受腎移植的患者應注意對其全身健康狀況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特別是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嚴重的循環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等方面的疾病。對存在感染的患者進行移植要尤為慎重,這其中包括各種細菌、病毒的感染。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尿毒癥患者仍然是腎移植的高危人群,他們在移植后有加劇肝功能損害的傾向。輕度肝功能損害的患者并非腎移植的禁忌,只不過在術后應用免疫抑制劑方面要特別慎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我們認為不應當進行腎移植。
4.腎移植的絕對禁忌證和相對禁忌證
(1)腎移植的絕對禁忌證是指患者一旦確診這些疾病,則完全不能進行腎移植。主要包括:已經出現轉移的各種癌癥;全身性的、無法治愈的嚴重感染;精神病;,頑固性心力衰竭;慢性呼吸衰竭;嚴重血管病變;嚴重的泌尿系統畸形;凝血功能紊亂等。
(2)腎移植的相對禁忌證是指患者雖然確診了這些疾病,但通過系統治療后可以明顯改善,能夠接受腎移植。疾病種類與絕對禁忌證類似,只是病變較輕。需要強調的是,隨著移植技術的不斷改進和完善,腎移植的禁忌證在逐漸減少,特別是以前的絕對禁忌證現已成為相對禁忌證,經過治療后完全可以接受腎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