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醫學認為尿毒癥是腎功能喪失后,機體內部生化過程紊亂,而產生的一系列復雜的綜合征。隨著病情加重尿毒癥的癥狀,可出現煩躁不安、肌肉顫動、抽搐;最后可發展到表情淡漠、嗜睡和昏迷。尿毒癥患者可作腹部X線平片檢查,而腎超聲及CT檢查可確定尿毒癥患者腎的位置,有助尿毒癥的確診,及時規范治療,防止尿毒癥危重癥發生的關鍵。
尿毒癥的實驗室七項檢查
1、常規檢查:尿毒癥患者的尿改變,可隨原發病不同而有較大的差異。其共同點為尿滲透壓降低,多數晨尿在450mOsm/kg以下;尿量減少,多在1000ml/天以下,到晚期肌酐清除率降至1.0~2.0ml/秒以下時,則可無尿;尿蛋白為+~+++;尿沉渣檢查可有為數不等的紅細胞、白細胞、上皮細胞和顆粒管型。
2、X線檢查:尿毒癥患者可作腹部X線平片檢查,目的是觀察腎臟的大小和形態,有無泌尿系統內結石。腹部側位片可顯示有無動脈粥樣硬化。嚴重腎功能不全時,因腎臟排泄造影劑的功能差,注射造影劑后多不顯影,因此一般不宜作造影檢查。
3、常規檢查:尿毒癥時,血紅蛋白一般在80g/L下,多數僅有40g~60g/L,為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當患者合并慢性失血、營養不良時,也可表現為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白細胞改變較少,酸中毒和感染時可使白細胞數增高。血小板數偏低或正常,但功能降低,紅細胞沉降率因貧血和低蛋白血癥常加快。
4、功能檢查:尿毒癥患者當腎肌酐清除率<25ml/min時,血肌酐會明顯升高,并伴有代謝性酸中毒。
5、放射性核素腎圖、腎掃描檢查:可通過圖像了解到尿毒癥兩側腎臟的大小、血流量、分泌和排泄功能。
6、生化檢查:血漿蛋白降低,總蛋白量常在60g/L以下,其中白蛋白的減少常較明顯,多低于30g/L。血鈣偏低,常在2mmol/L左右,血磷多高于1.7mmol/L。
7、超聲、CT:腎超聲及CT檢查可確定尿毒癥患者腎的位置、大小、厚度以及腎盂有無積液、結石、腫瘤等。通常情況下,尿毒癥患者雙腎萎縮,皮質變薄。但糖尿病、狼瘡、血管炎等繼發性病因導致的尿毒癥患者雙腎可以無明顯縮小,但B超下皮質回聲增強。腎臟超聲檢查在臨床上應用較廣泛,這是因為其具有經濟、方便、無創、快捷等優點,能判斷腎臟的大小、皮質回聲等。
溫馨提示:實際上,尿毒癥患者進行雙腎動脈CT血管成像或雙腎動脈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檢查,是在一些特殊情況下進行的。患者在接受腎移植術前,如懷疑惡性腫瘤,此時就應進行CT血管成像或冠脈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檢查來明確診斷。
【參考文獻:《尿毒癥血液透析》《專家診治腎衰竭尿毒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