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腫瘤引起的脊髓和神經根壓迫癥狀,與退變性脊椎病引起者相似。
(一)髓內腫瘤
脊髓內腫瘤主要為星形細胞瘤及室管膜瘤,約占全部脊髓腫瘤的20%。髓內瘤常侵犯多節段脊髓,累及后根入口區可引起根性痛,但不常見。多能見有肌萎縮,肌束震顫,錐體束征出現較晚,多不顯著。括約肌功能障礙可早期出現,脊髓半切綜合征則少見,腦脊液改變多不明顯,Queckenstedt試驗多不顯示梗阻。
(二)髓外腫瘤
包括硬膜內硬膜外腫瘤。前者常見的是神經膜瘤(包括神經纖維瘤)、脊膜瘤,約占全部脊髓腫瘤的55%。后者占25%。髓外瘤累及脊髓節段一般較少。多無肌肉萎縮,但馬尾部腫瘤晚期下肢肌萎縮明顯。括約肌障礙多在晚期出現,常有脊髓不全半切綜合征,腦脊液改變出現較早,Queckenstedt試驗多顯示梗阻,阻塞越完全,蛋白增高越顯著。 神經定位體征:這里是指縱向定位,即不同節段病變的神經系統體征。
(一)顱頸交界區
該區腫瘤可累及第11、12顱神經,使后柱受壓,引起位置覺、震顫覺和輕觸覺障礙,四肢表現為上運動神經無損害,C2支配區可有感覺障礙。
(三)頸脊髓區
上頸髓區病變可有枕、頸區痛及感覺異常。病變節段以下可有痙攣性四肢癱,肱二頭肌腱反射亢進。第5頸髓病變可致三角肌、肱二頭肌,旋后肌萎縮性癱。感覺障礙延伸至臂外側,肱二頭肌及旋后肌反射消失。第6頸髓病變致肱三頭肌及腕伸肌癱,部分性垂腕,相應皮節以及有感覺障礙。第七頸髓病變出現腕屈肌和指屈指伸肌癱,感覺障礙涉及臂中線偏尺側。第8頸髓病變引起手內在肌萎縮性癱,爪形手畸形,可有Horner征,感覺障礙累及臂內側,第4、5指。
(四)胸髓區
臨床定位通常依賴感覺障礙水平,難以憑借肋間肌力判斷。下腹肌癱瘓,上腹肌正常可出現Beevor征,即病人、仰臥,對抗胸部所加阻力坐起時,臍向上移動。下腹壁反射消失。
(五)腰髓區
可借感覺和運動障礙水平定位病變。累及第1、2腰髓會引起提睪反射喪失。第3、4腰髓病變,未累及馬尾神經根時,股四頭肌減弱,膝反射消失,而跟腱反射亢進,踝陣攣出現。該水平馬尾神經受累引起小腿馳緩癱,膝踝反射消失。如果脊髓馬尾同時受累可表現為一側小腿痙攣癱,另一側馳緩癱。
(六)圓錐和馬尾區
早期癥狀可有腰痛,鞍區及下肢痛或麻木,常被診斷為坐骨神經痛。括約肌功能障礙出現較早。可出現下肢馳緩癱,肌萎縮,足下垂,腰骶皮節特別是鞍區可有感覺喪失,偶爾出現腰骶、臀、髖或足跟潰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