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索瘤是是一種先天性腫瘤,大多數脊索瘤起源于椎骨附近骨內脊索殘留物,也可能與感染后脊髓炎和疫苗接種后脊髓炎,遺傳等因素有關。
臨床癥狀決定于腫瘤發生的部位:枕、蝶部腫瘤可產生頭痛、腦神經受壓癥狀(視神經最多見),破壞垂體可有垂體功能障礙,向側方或向下方突出可在鼻咽部形成腫塊有堵塞鼻腔,出現膿血性分泌物。發生在斜坡下端及顱頸交界處者,常以頭痛、枕部或枕頸交界區域疼痛為常見癥狀,頭部體位改變時可以誘發癥狀加重;發生在胸椎者,腫瘤可侵犯相應部位椎體結構,經過椎間孔突入胸腔,破壞肋間神經可引起節段性灼性神經痛。
骶管脊索瘤臨床上查體時,可見骶部飽滿,肛診可觸及腫瘤呈圓形、光滑,有一定彈性。緩慢生長的腫瘤包塊多數向前方膨脹生長,臨床不易發現,只有在晚期,當腫瘤向后破入臀肌、骶棘肌或皮下才被發現,下腹部也可觸及腫塊。肛門指診是早期發現骶骨腫瘤的常規檢查,尤其是久治不愈的慢性下腹疼痛病人,懷疑有骶骨腫瘤時,肛門指診尤為重要。
嬰兒期沿面、頭、顱或背部中線發生柔軟可壓縮的腫塊,可有透照性或因哭泣而增大。腫塊上方可發生黑色毛發束或周圍繞以黑色毛發圈的禿發區,許多皮膚損害可推斷其他脊髓和伴發結構的畸形。脊柱閉合不全的皮膚表現包括凹陷性損害,真皮損害,色素異常性損害,毛發損害,息肉樣損害、腫瘤、皮下組織和血管損害。
脊索瘤出現轉移的部位有肺部、眼瞼及陰莖等。
疼痛為最早癥狀,多系由腫瘤擴大侵犯或壓迫鄰近重要組織或器官所引起。位于骶尾部的腫瘤常引起尾部疼痛,隨后局部出現腫塊,并逐漸長大,從皮下隆起,也可向盆腔內發展,壓迫膀胱和直腸,引起尿失禁,便秘,坐骨神經痛等癥狀。位于蝶枕部的腫瘤可壓迫視神經及其他腦神經,腦垂體、腦干等,在后期并可引起顱內高壓。在椎管周圍有脊髓受壓者,可引起根性疼痛、截癱、大小便失禁等。
發生于脊柱的脊索瘤最多見于骶尾部,常位于骶尾骨交界處,患骨明顯膨脹,骨內正常結構消失,呈毛玻璃樣陰影,腫瘤呈溶骨性缺損,有時可穿破骨皮質向臀部及盆腔內擴展,形成邊緣清楚的腫瘤性軟組織塊影,中間可有殘余骨質硬化或散在不成形的鈣化點,局部密度增高,造影檢查,可顯示直腸、膀胱、子宮等鄰近器官或組織受壓推移表現。
骶椎以上脊柱的脊索瘤,累及單個或2~3個鄰近的椎體時,骨質呈溶骨性破壞,有時可見散在鈣化點。單個椎體損害時,可見圓形或斑點狀骨質稀疏區。
根據臨床表現,皮損特點的特征性以及影像學檢查,一般可以做出診斷。患者多為中年人,表現為局部漸增的疼痛和功能障礙。位在骶尾椎的腫瘤產生各種壓迫癥狀,骶前腫瘤比向背側生長者明顯。X線片可見局限性骨破壞,向一側膨出,腫瘤中不見骨化和鈣化。肛門指診常在骶骨前方觸及腫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