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腫瘤早期多表現為神經根受壓癥狀及逐漸出現的脊髓受壓癥狀。早期癥狀主要為麻木無力及感覺異常,為髓內腫瘤的特征之一。隨病變發展,逐漸由上向下發展。下文為脊髓腫瘤的具體癥狀表現。
脊髓腫瘤早期癥狀
1、麻木無力及痛覺和溫覺減退或消失而觸覺存在的感覺分離現象,且感覺障礙逐漸由上向下發展。
2、其疼痛癥狀出現較晚且范圍廣泛。
3、可伴有下運動神經元癥狀,脊髓半切綜合征少見或不明顯。
4、椎管梗阻出現較晚或不明顯,腦脊液蛋白含量增高不明顯,放出腦脊液后癥狀改善不明顯。
5、脊突叩痛少見,脊柱骨質改變較少見。
脊髓病變的臨床癥狀表現
1、神經功能障礙:常較明顯,由于病變波及側角所致,常見上肢營養障礙,皮膚增厚,燒傷疤痕或頑固性潰瘍,發紺發涼,多汗或少汗。關節部位的骨質萎縮、脫鈣、被磨損破壞,但無痛感。
2、運動障礙:下運動神經元性癱瘓。當脊髓頸、胸段空洞波及前角時,出現手部魚際肌、骨間肌以及前臂諸肌無力、萎縮和肌束震顫。手肌嚴重萎縮者可呈“鷹爪”手。隨病變發展,可逐漸波及上臂、肩帶及部分肋間肌,引起癱瘓。腰骶部的空洞則表現為下肢和足部的萎縮。上運動神經元性癱瘓。當病變壓迫錐體束時,可出現損害平面以下一側或雙側的上運動神經元性癱瘓體征。
3.感覺障礙后根損害:產生節段性感覺障礙(深、淺感覺均有障礙)后角損害:表現為節段性分離性感覺障礙,即同側痛溫覺障礙,深感覺及部分觸覺仍保留,是由于深感覺和部分觸覺纖維不經后角而直接進人后索;如病變累及兩側常有明顯束帶感。白質前連合損害:損害兩側脊髓丘腦束的交叉纖維,表現為對稱性節段性痛溫覺喪失,而觸覺因有未交叉的纖維在后索及前索中直接上升,故無明顯障礙,稱為感覺分離現象。脊髓丘腦束損害:引起傳導束型感覺障礙,表現為對側損害節段平面以下痛溫覺減退或消失,深感覺保留。后索損害:病變平面以下同側深感覺及部分觸覺減退或缺失,行走如踩棉花感(感覺性共濟失調)見于脊髓癆。
臨床定位通常依賴感覺障礙水平,難以憑借肋間肌力判斷。下腹肌癱瘓,上腹肌正常可出現Beevor征,即病人、仰臥,對抗胸部所加阻力坐起時,臍向上移動。下腹壁反射消失。
4、腰髓區:可借感覺和運動障礙水平定位病變。累及第1、2腰髓會引起提睪反射喪失。第3、4腰髓病變,未累及馬尾神經根時,股四頭肌減弱,膝反射消失,而跟腱反射亢進,踝陣攣出現。該水平馬尾神經受累引起小腿馳緩癱,膝踝反射消失。如果脊髓馬尾同時受累可表現為一側小腿痙攣癱,另一側馳緩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