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疹,又稱藥物性皮炎,是指藥物通過各種途徑進入人體后,引起的以皮膚粘膜表現為主的反應,其嚴重者會引起內臟損害。藥疹是臨床上最常見的藥物反應之一,根據反應程度的不同,我們可以粗略的將其分為輕癥藥疹和重癥藥疹兩種。
藥疹的預防應采取綜合性措施,從制藥至臨床用藥,每一環節都應嚴格把關。審慎從事。作為臨床用藥,尤其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用藥前應詢問患者有否過敏體質或藥物過敏史。
2.用藥要有針對性,做到有的放矢,不要采用多種藥物圍攻性治療。
3.不要濫用抗生素。用藥應有的放矢,盡量選用致敏性較低的藥物。治療中應注意藥疹的早期癥狀,如突然出現瘙癢、紅斑、發熱等反應,應立即停止可疑藥物,密切觀察并爭取確定致敏藥物。
4.用藥種類不宜過多,能用單方解決問題,就不宜用多種藥物聯合療法。
5.藥物用量不宜過大,時間不應過長,要定期檢查有關指標。如用氨苯砜,要定期檢查血象、肝功能。
6.用藥期間要注意藥疹的先兆癥狀,如皮膚瘙癢、發熱、全身不適、初發皮疹等。有藥疹征兆,要及時停藥觀察。
7.對于過敏病人,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藥物及結構近似的藥物,鼓勵患者多飲水,以加速致敏藥物的排出。不要使用與致敏藥物結構相似的藥物,以防交叉過敏。已確診為藥疹者,應將致敏藥物記入病歷并囑病人牢記,每次看病時應告訴醫生勿用該藥。
8.要讓病人明確致敏藥物。或建立過敏卡,以免患者今后再用同樣藥物而發生危險。
9.使用青霉素類、鏈霉素、抗血清等藥,要常規作皮膚試驗,皮試時要常規備好急救措施。應用青霉素、血清、普魯卡因等藥物時應按規定方法作皮膚試驗,陽性者不可用該藥治療。作皮試前,應備有急救藥物,以應急需。目前國家規定皮試液濃度為青霉素500u/ml,鏈霉素5mg/m1,普魯卡因0.25%,破傷風抗毒素1:10,用量均為0.1m1。
溫馨提示:
預防藥疹關鍵在于不濫用藥物,不隨便用藥。如果曾有藥物過敏史,必須禁用可疑藥物。一旦在用藥期間出現伴瘙癢明顯、色澤鮮艷或部位較固定的皮疹時,應及時停用可疑藥物,譬如正在服用的抗菌素或解熱鎮痛藥及復方制劑等。輕癥者可服抗過敏藥如苯海拉明、撲爾敏和維生素c,局部用激素外用劑止癢及促進消退。如果皮疹面積大或伴有全身癥狀,應及時就醫,不可耽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