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皰疹臨床表現
帶狀皰疹夏秋季的發病率較高。發病前階段,常有低熱、乏力癥狀,將發疹部位有疼痛、燒灼感,三叉神經帶狀皰疹可出現牙痛。本病最常見為胸腹或腰部帶狀皰疹,約占整個病變的70%,其次為三叉神經帶狀皰疹,約占20%,損害沿三叉神經的三支分布。但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三叉神經較脊神經更易罹患。
皰疹初起時顏面部皮膚呈不規則或橢圓形紅斑,數小時后在紅斑上發生水皰,逐漸增多并能合為大皰—嚴重者可為血皰,有繼發感染則為膿皰。數日后,皰漿混濁而吸收,終呈痂殼,1~2周脫痂,遺留的色素也逐漸消退,一般不留瘢痕,損害不超越中線。老年人的病程常為4~6周,有超過8周者。
口腔粘膜的損害,皰疹多密集,潰瘍面較大,唇、頰、舌、腭的病損也僅限于單側。第一支除額外,可累及眼角粘膜,甚至失明;第二支累及唇、腭及顳下部、顴部、眶下皮膚;第三支累及舌、下唇、頰及頦部皮膚。此外,病毒入侵膝狀神經節可出現外耳道或鼓膜皰疹,膝狀神經節受累同時侵犯面神經的運動和感覺神經纖維時,表現為面癱、耳痛及外耳道皰疹三聯征,稱為Ramsay-Hunt綜合征。
帶狀皰疹常伴有神經痛,但多在皮膚黏膜病損完全消退后1個月內消失,少數患者可持續1個月以上,稱為帶狀皰疹后的遺神經痛,常見于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半年以上。
帶狀皰疹抗病毒藥物
應盡早應用。常用藥物阿昔洛韋口服,每次200mg,每天5次,5~10天一個療程或400mg,每天3次,5天一個療程;伐昔洛韋1000mg每天3次,7天一個療程;泛昔洛韋500mg,每天3次7天一個療程。腎功能減退者需要減量。
帶狀皰疹止痛
常用藥物鎮痛劑,每日1片。、卡馬西平每片0.1g,初時每次服半片,逐漸增至每日3次,每次1片,止痛效果明顯。但應注意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皮疹及肝腎功能變化等,房室傳導阻滯病史及骨髓抑制病史者禁用。
帶狀皰疹危害
1、可能誘發角膜炎、角膜潰瘍、結膜炎
帶狀皰疹可發生在面部三叉神經節段,三叉神經中有一條神經纖維,即眼神經纖維,部分神經纖維分布在人體眼球的角膜、結膜以至于整個眼球,該部位的神經纖維如果受到皰疹病毒感染,可發生角膜炎、角膜潰瘍、結膜炎,患者可發生怕光、流淚、眼睛疼痛,以致視力減退,重者發生全眼球炎而導致失明。
皰疹病毒感染到面神經中的運動神經纖維時,就會產生面癱,出現患側眼睛不能閉合,患側面部表情呆板,口角向健側歪斜,不能做吹氣動作等。
2、引發病毒性腦炎和腦膜炎
當皰疹病毒由脊髓處的神經根向上侵犯中樞神經系統,即人體的大腦實質和腦膜時,就會發生病毒性腦炎和腦膜炎,表現為嚴重的頭痛、噴射樣嘔吐、驚厥、四肢抽搐,以及意識模糊、昏迷而有生命危險。
當皰疹病毒由脊髓處的神經根向體內侵犯內臟神經纖維時,可引起急性胃腸炎、膀胱炎、前列腺炎,表現為腹部絞痛、排尿困難、尿潴留等。
3、皰疹局部破損后可能并發細菌感染
若帶狀皰疹病損發生于特殊部位,例如眼部,則可能導致嚴重后果。倘若繼發細菌性感染后,可引起全眼球炎,甚至腦膜炎;病后出現視力下降、失明、面癱等后遺癥。頭部帶狀皰疹多在頭前部即三叉神經第一支分布區,可造成脫發及永久性瘢痕。
帶狀皰疹皮膚損害愈合后,疼痛仍可持續一段時間。部分老年患者神經痛可持續數月或年余??蓢乐赜绊懰吆颓榫w;疼痛程度較重,持續時間較長者可導致精神焦慮、抑郁等表現。
4、引發內耳功能障礙
發生在耳廓、耳道的帶狀皰疹,會出現內耳功能障礙的癥狀。患者表現為頭暈目眩、惡心、嘔吐、聽力障礙、眼球震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