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梗阻分為很多種,它們的癥狀表現各不相同,其中一種叫做泌尿系結石,大家對泌尿系結石了解多少呢?下面求醫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泌尿系結石的檢查方法。
泌尿系結石患者的臨床癥狀多種多樣,病情也各不相同,除了了解詳細的病史資料和癥狀表現外,醫生還要通過系統、細致的檢查,才能做出準確的診斷,制定出符合病人病情特點的治療方案。
尿石癥化驗室檢查
1.尿常規及尿細菌培養
(1)尿常規:尿石癥病人常出現血尿和膿尿。尿PH值的測定對尿石癥患者是非常重要的,清晨空腹新鮮尿的PH值結果最具參考價值。尿酸和胱氨酸結石患者尿PH值較低,感染結石者較高,含鈣結石者處于兩者之間。
泌尿系結石檢查
(2)尿細菌培養:當出現明顯的尿路感染癥狀(如尿頻、尿急和尿痛等癥狀),和/或尿常規出現膿尿和血尿,懷疑泌尿結石合并尿路細菌感染時,可做清潔中段尿的細菌培養,對細菌培養陽性者應進行抗菌藥物敏感試驗,以便合理選擇抗菌藥物。
2.血生化檢查
此項檢查包括血鈣、磷、鎂、尿酸、鉀、鈉、氯、肌酐等。目的主要是了解尿石癥的可能病因和腎功能情況。
(1)血鈣、磷和鎂:主要是了解是否存在鈣磷代謝異常。血鈣增高常見于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維生素D增多癥、多發性骨髓瘤、代謝性骨病等。血鈣增高常伴有尿鈣增高,是含鈣結石的重要形成危險因素。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時,血磷和鎂均降低。如果懷疑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應檢查血甲狀旁腺素。
(2)血尿酸:高尿酸血癥常伴有尿中尿酸排出增加,因而可促進尿酸結石和含鈣結石的形成。血尿酸增高是體內尿酸代謝異常的表現,是痛風和痛風型腎病的病因。
(3)血肌酐、鉀、鈉、氯:主要是作為腎功能檢查指標,血肌酐增高常表示有腎功能減退或衰竭。鉀、鈉、氯異常表示電解質平衡紊亂。
3.24小時尿成石危險因素測定
測定24小時尿容量、PH、鈣、磷、鈉、鎂、尿酸,草酸、枸櫞酸和尿中各種成石鹽類飽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