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心身疾病,是以心理、社會因素為重要原因引起的有一定病理改變的某種軀體疾病。精神分裂癥可能和一些人性格和易感性有關,性格內向、思想比較狹隘、面對各種壓力時內心不強大有關,表現有譫妄、暴躁、破壞、敏感、淡漠等等,具體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 偏執型
常起病于青壯年或中年,起病緩慢、早期常表現為敏感多疑,逐漸發展成妄想,并在內容和范圍方面有不斷擴大和泛化的趨勢,妄想內容以關系、被害多見。常伴有幻覺,以幻聽最多見。有的患者沉湎于幻覺和妄想的體檢之而孤僻離群。這一類的患者的癥狀不太突出,有時在相當長的時間里保持較好的工作能力。
2. 青春型
多見于青春期發病,起病急,病情進展快,多在兩周之內達到高峰,其特點為情感和思維形式的障礙,及幼稚愚蠢行為。如喜怒無常、呆笑傻氣、言語荒謬離奇、行為奇特怪異、惡作劇,本能意向亢進或意向倒錯,如脫衣褲、吃臟東西等。
3. 單純型
常在青少年起病,起病緩慢隱襲,持續發展。早期多表現為“神經衰弱”的癥狀,如疲勞感、失眠、工作效率下降,逐漸出現日益加重的孤僻退縮、生活懶散、喪失興趣、社交活動貧乏、生活毫無目的、親情日趨淡漠。
4. 緊張型
大多患者于中青年發病,起病較急,病程呈發作性,主要表現為緊張性興奮和緊張性木僵,以緊張性木僵為多見。木僵時不語不動、不飲不食。興奮的患者表現突然起床,無目的的踱步、砸東西、持續數日或數周,然后自行緩解或轉入木僵狀態。這一類型比較少見,預后較好。
精神分裂癥的的患者至少要有下列兩項癥狀,并非繼發于意思障礙、智能障礙情感高漲或低落:
1. 反復出現的言語性幻聽。
2. 明顯的思維松弛、思維破裂、言語不連貫,或思維內容貧乏。
3. 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維中斷,或強制性思維。
4. 被動、被控制、或被洞悉體驗。
5. 原發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覺、妄想心境)或其它荒謬的妄想。
6. 思維邏輯倒錯、病理性象征性思維,或詞語新作。
7. 情感倒錯,或明顯的情感淡漠。
8. 緊張綜合征、怪異行為、或愚蠢行為。
9. 明顯的意志減弱或缺乏。
了解了精神分裂癥患者的上述表現以后,進行正確的預防和治療尤為重要,首先提高人群的精神素質,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對生活充滿信心和希望,面對各種壓力積極態度解決等,其次患了精神分裂癥要堅定信心正確面對,及時進行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社區治療等等。藥物治療是治療的基本手段,可用抗焦慮藥,,能消除焦慮、緊張、對促進疾病恢復有良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