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爛腿”是下肢靜脈曲張的晚期的并發癥,由于迂曲的靜脈導致血流動力學干煸,加重了靜脈瓣膜的炎癥病變,使得血流緩慢,阻滯、淤血,造成局部皮膚阻滯缺血、缺氧和壞死。老爛腿嚴重的時候導致患者截肢。
中醫學上確診老爛腿:主要是“四診”,(即望、聞、問、切)是我國傳統醫學檢查疾病的基本方法,是中醫臨床辨證施治的重要依據。
物理檢查方法:以發病情況為主要診斷依據。包括肢體疼痛、肢體皮膚顏色和溫度、腫脹程度、游走性血栓性淺靜脈炎、肢體營養障礙、動脈搏動情況、潰瘍和壞疽等。
老爛腿的特點是經久難以收口,或雖經久收口,每易因損傷而復發,是外科常見病、多發病。本病經常并發于下肢靜脈曲張的病人,因長時間站立工作或負擔重物,復因下肢皮膚受到損傷、蟲咬以及濕疹等誘發,好發于小腿下1/3處,內側多于外側,本病反復發作,發作時先癢后痛,繼則破潰形成創面;少數多年不愈的潰瘍,創口呈菜花狀時,多為癌變征象。醫學認為由于下肢靜脈血液倒流性疾病以及血液回流障礙性疾病導致瓣膜損害后均出現下肢靜脈高壓,繼而使皮下毛細血管周圍的纖維蛋白沉積形成氧和其他營養物質的彌散屏障是靜脈性潰瘍的主要病理基礎;同時血液纖溶活性降低使得清除纖維蛋白的能力減退,在二者共同作用下,皮膚營養狀況不斷惡化,最終形成潰瘍。
關于靜脈曲張的治療方法的知識還有很多,關鍵在于患者及時地向醫生反映自己的身體狀況,及時發現,才有利于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