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爛腿是很常見的疾病,任何人群都有可能患上老爛腿,該病多發生于長期站立、負重行走,伴有下肢靜脈曲張的患者。醫學上把老爛腿的臨床診斷分為了五級。老爛腿的治療方法應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一級預防);則以未病先防為原則,(二級預防)如已發生,應積極治療,防止病變發展并爭取其逆轉已發生并發癥者,(三級預防)及時治療,防止其惡化,延長病人壽命。
正確鑒別老爛腿的方法
0級:皮膚無開放性病灶
表現為肢端供血不足,顏色紫紺或蒼白,肢端發涼、麻木、感覺遲鈍或喪失。肢端刺痛或灼痛,常伴有足趾或足的畸形等。
一級:肢端皮膚有開放性病灶
水皰、血皰、雞眼或胼胝,凍傷或燙傷及其他皮膚損傷所引起的淺表潰瘍,但病灶尚未波及深部組織。
二級:感染病灶已侵犯深部肌肉組織
常有輕度蜂窩組織炎,多發性膿灶及竇道形成,或感染沿肌間隙擴大,造成足底、足背貫通性潰瘍或壞疽,膿性分泌物較多,足或指趾皮膚灶性干性壞疽,但肌腱韌帶尚無破壞。
三級:肌腱韌帶組織破壞
蜂窩組織炎融合形成大膿腔,膿性分泌物及壞死組織增多,足或少數足趾干性壞疽,但骨質破壞尚不明顯。
四級:嚴重感染已造成骨質破壞
骨髓炎,骨關節破壞或已形成假關節,部分足趾或部分手足發生濕性或干性嚴重壞疽或壞死。
五級:足的大部或全部感染或缺血
導致嚴重的濕性或干性壞疽,肢端變黑,常波及踝關節及小腿。
溫馨提示:老爛腿合并濕疹,若合并濕疹時應及時治療。避免抓破感染引起潰瘍或加重。
【參考文獻:《疼痛治療手冊》《皮膚病的治療與自療》】